痛经按什么穴位可以缓解
痛经可通过按压三阴交、关元穴、血海穴、合谷穴、足三里等穴位缓解。痛经通常由气血不畅、宫寒、内分泌失调、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原因引起。
1、三阴交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按压三阴交有助于调节肝脾肾三经气血,缓解痛经引起的下腹坠胀。可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每次持续5秒后放松,重复进行10次。气血不畅或宫寒型痛经患者适用。
2、关元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处,属任脉穴位。按压关元穴能温补下焦元气,改善宫寒导致的经期小腹冷痛。可用掌心顺时针揉按3分钟,配合热敷效果更佳。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痛经可配合此穴调理。
3、血海穴
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该穴是脾经要穴,按压可活血化瘀,减轻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的绞痛。用拇指关节从膝盖向大腿方向推按,每日2组每组20次。盆腔炎患者按压时需避开急性发作期。
4、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近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强刺激合谷穴能通经活络,快速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痉挛性疼痛。可用指甲掐按至微痛感,双侧交替各1分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需谨慎使用此法。
5、足三里
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按压此穴可健脾和胃,改善经期伴随的恶心呕吐症状。用指节垂直按压至有酸胀感,维持10秒后松开,重复5次。体质虚弱者宜配合艾灸增强效果。
穴位按摩需在经前3天开始每日规律进行,经期可适当减轻力度。配合饮用生姜红糖水、腹部热敷等保暖措施,避免生冷饮食及剧烈运动。若痛经持续加重或出现经量异常、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器质性疾病。长期痛经者建议进行妇科检查及激素水平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