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应该注意些什么
骨折后需要注意制动固定、营养补充、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和定期复查。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
1、制动固定
骨折后需立即用夹板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移位加重损伤。上肢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位。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处上下关节,固定后观察末梢血液循环。
2、营养补充
每日需补充足够蛋白质促进骨痂形成,可适量摄入牛奶、鸡蛋、鱼肉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如碳酸钙D3片。避免高盐饮食影响钙质吸收。
3、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抗阻练习。上肢骨折可做握拳训练,下肢骨折需拄拐部分负重行走。训练强度以不引起疼痛为度。
4、并发症预防
长期卧床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多做深呼吸锻炼预防肺部感染。注意观察患肢是否出现肿胀加剧、皮肤发紫等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5、定期复查
术后1周需拍片查看复位情况,之后每4周复查X线观察骨痂生长。儿童骨折愈合较快,复查间隔可缩短至2周。若出现内固定松动或延迟愈合需及时处理。
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均衡饮食,每日保证5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减轻肿胀,戒烟限酒避免影响愈合。康复训练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循序渐进,不可过早负重。出现患肢麻木、剧烈疼痛或发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