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扎到动脉的影响有哪些
静脉输液误入动脉可能导致局部疼痛、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引发动脉栓塞或组织缺血坏死。需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误入动脉时,由于动脉压力较高,药液会逆流至远端小动脉。高渗性或刺激性药物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患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剧烈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等急性缺血表现。若处理不及时,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远端动脉栓塞,如手指末端动脉栓塞可引发指尖坏死。部分药物如氯化钾误入动脉可引起不可逆的血管收缩和肌肉坏死。
少数情况下,误入动脉的液体量较少且为等渗溶液时,可能仅表现为短暂性疼痛和局部淤青。但动脉壁中层平滑肌对刺激敏感,即使少量药物也可能引发持续性血管痉挛。糖尿病患者或外周动脉硬化患者血管代偿能力较差,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某些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误入动脉可导致广泛性神经损伤和肌肉萎缩。
发生误穿动脉时应立即拔针并局部加压止血,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缺血症状明显者需使用血管扩张剂如罂粟碱注射液,严重病例可能需动脉内注射利多卡因或行交感神经阻滞。日常输液操作中需确认回血颜色鲜红且呈搏动性喷射时为动脉血,暗红色非搏动性回血则为静脉血。建议选择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躁动患者需适当约束肢体。输液过程中出现异常疼痛或皮肤颜色改变需立即停止输液并报告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