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是怎么得的
拉肚子可能由饮食不当、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肠道功能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等症状。
1、饮食不当
食用生冷、变质或不洁食物可能刺激胃肠黏膜,导致肠道蠕动加快。生食海鲜或未洗净的蔬菜水果可能携带寄生虫卵。避免进食隔夜饭菜和街头摊贩的凉拌菜。轻度腹泻时可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2、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引发急性胃肠炎,伴随发热和呕吐症状。病毒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易暴发流行。确诊需进行粪便抗原检测,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
3、细菌感染
志贺菌或大肠杆菌污染食物后可能引发脓血便,严重时出现里急后重感。细菌性痢疾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治疗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腹泻期间应避免高纤维食物刺激肠道。
4、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可能因精神紧张诱发腹泻,排便后腹痛缓解。这类功能性腹泻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可尝试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调节肠道功能。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症状。
5、药物副作用
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引发药物相关性腹泻。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含镁制剂也可能导致大便次数增多。出现此类情况应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补充酪酸梭菌活菌散等微生态制剂。
腹泻期间建议选择低渣饮食如米汤、软面条,避免牛奶等产气食物。注意观察尿量预防脱水,婴幼儿出现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蒸苹果、山药粥等收敛性食物,保持餐具消毒和手部清洁。慢性腹泻患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