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崴脚是怎么回事
总是崴脚可能与韧带松弛、足踝结构异常、肌肉力量不足、运动方式不当、既往损伤未完全恢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加强肌肉锻炼、穿戴护具、调整运动习惯、物理治疗、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
1、韧带松弛
先天性韧带松弛或反复崴脚导致韧带损伤后修复不良,会使足踝关节稳定性下降。表现为轻微活动即易崴脚,可能伴随关节弹响感。建议避免剧烈跳跃动作,穿戴踝关节护具稳定韧带,必要时进行韧带修复手术。
2、足踝结构异常
扁平足、高弓足等先天足部畸形,或骨折后愈合不良导致的踝关节对位异常,会改变受力分布增加崴脚概率。通常伴随行走疼痛、鞋底磨损不对称。需通过矫形鞋垫矫正力线,严重者需行截骨矫形手术。
3、肌肉力量不足
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前肌力量薄弱时,无法有效维持足踝动态平衡。常见于长期缺乏锻炼人群,表现为上下楼梯时易失稳。可通过提踵训练、弹力带抗阻练习增强肌力,每日坚持15-20分钟。
4、运动方式不当
运动前未充分热身、穿着不合脚的运动鞋、在凹凸不平场地跑步等行为会增加崴脚风险。建议运动前做10分钟踝关节绕环和拉伸,选择高帮防滑运动鞋,避免在湿滑路面急停变向。
5、既往损伤未恢复
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若未规范治疗,可能导致韧带瘢痕愈合或本体感觉减退。表现为相同部位反复受伤,可能伴随慢性肿胀。需通过平衡板训练恢复本体感觉,配合超声波等物理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日常应注意选择鞋帮较高、鞋底有防滑纹路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拖鞋长时间行走。运动时可采用肌内效贴布加强关节保护,运动后立即冰敷15分钟预防肿胀。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胶原蛋白的骨汤,有助于韧带修复。若半年内崴脚超过3次或伴有持续疼痛,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磁共振检查评估韧带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