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正骨是怎么回事
颈椎正骨是指通过手法调整颈椎关节位置以改善疼痛或活动受限的治疗方法,可能由颈椎小关节错位、椎间盘退变、肌肉劳损、外伤或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缓解、中医推拿、牵引疗法或手术干预等方式治疗。
1、颈椎小关节错位
长期低头或睡姿不当可能导致颈椎小关节轻微移位,表现为颈部突发剧痛伴活动受限。医生会通过触诊和影像学确认后,采用旋转复位或侧扳手法调整关节位置。急性期可配合使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缓解局部炎症,慢性患者需加强颈深肌群稳定性训练。
2、椎间盘退变
年龄增长或过度负荷引发的椎间盘脱水膨出,可能压迫神经根导致手臂麻木。正骨前需MRI评估突出程度,轻度退变可采用麦肯基力学疗法配合颈椎牵引,中重度需联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禁忌暴力手法以免加重髓核脱出。
3、肌肉劳损
斜方肌或肩胛提肌长期痉挛会牵拉颈椎偏离生理曲度,表现为枕部酸胀和转颈困难。治疗需先热敷放松肌肉,再运用肌肉能量技术逐步恢复关节活动度。日常可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缓解肌紧张,配合蛙泳锻炼增强肌肉耐力。
4、外伤因素
车祸挥鞭伤或运动撞击可能导致寰枢关节半脱位,伴随头晕和视物模糊。此类情况需拍摄颈椎张口位X光片,采用Glisson吊带进行渐进式牵引复位,必要时静脉滴注甘露醇注射液消除脊髓水肿。
5、姿势性代偿
脊柱侧弯或骨盆倾斜引发的颈椎代偿性偏斜,需整体评估生物力线。正骨需同步调整胸腰段关节,配合施罗斯体操矫正体态。长期使用电脑者建议每30分钟做一次颈肩部拉伸,避免单次正骨后复发。
颈椎正骨后24小时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旋转,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乳胶枕维持颈椎生理曲度。日常可进行点头收下巴训练增强颈深屈肌,工作间隙用弹力带做抗阻训练。若出现手法治疗后持续加重的放射性疼痛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复查颈椎MRI排除椎动脉损伤或脊髓压迫。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和钙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用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