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有杂音是怎么回事
心脏有杂音可能由生理性因素、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听诊检查、心脏超声、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因素
健康人群可能出现功能性心脏杂音,多见于儿童、青少年或妊娠期女性,与血流速度加快有关。听诊表现为柔和、短暂的收缩期杂音,无心脏结构异常。通常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即可,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2、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可能导致病理性杂音,常与风湿热、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二尖瓣狭窄可产生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呈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呋塞米片等药物控制症状,严重者需行瓣膜修复术。
3、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畸形可产生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可能伴随紫绀、发育迟缓。房间隔缺损的杂音多在胸骨左缘第2肋间。需通过心脏彩超确诊,部分患儿需介入封堵术治疗,复杂病例可能需开胸手术矫正。
4、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或肥厚型心肌病可因心腔结构改变导致杂音,常有心悸、胸痛表现。肥厚型心肌病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可遵医嘱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螺内酯片等药物,晚期可能需心脏移植。
5、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感染心脏内膜可形成赘生物,产生多变性杂音,伴随发热、皮肤瘀点。听诊特点为杂音性质易变,可能与赘生物脱落有关。需静脉注射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严重瓣膜损害者需手术清除病灶。
发现心脏杂音应尽早就医明确性质,生理性杂音建议每年复查心脏超声。病理性杂音患者需控制血压、避免呼吸道感染,限制钠盐摄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需监测其活动耐量,术后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所有患者出现胸闷加重、下肢水肿时应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