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怎样防止新生儿黄疸

2943次浏览

防止新生儿黄疸可通过加强喂养、监测胆红素水平、避免感染、及时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控制母亲妊娠期疾病等方式实现。

1、加强喂养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奶,按需哺乳,保证每日喂养8-12次。充足喂养能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胎便排出,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母乳喂养困难时可暂时添加配方奶,避免脱水。喂养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力度及吞咽动作,确保有效摄入。

2、监测胆红素水平

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经皮胆红素测定,高风险婴儿需每8-12小时监测。若数值接近光疗阈值或每日上升超过5mg/dl,需加强监测频率。监测时注意选择前额或胸骨部位,避开黄疸明显的四肢末端,避免测量误差。

3、避免感染

严格执行手卫生,限制探视人数,避免新生儿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脐部护理每日用75%酒精消毒2-3次,保持干燥。出现发热、喂养困难、嗜睡等感染征象时立即就医。早发型败血症是重症黄疸的高危因素,需特别警惕。

4、及时治疗母婴血型不合

母亲O型或Rh阴性时,新生儿出生后需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确诊ABO或Rh血型不合溶血病时,根据胆红素水平及时进行光疗或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严重溶血病例可能需换血治疗,需在新生儿科密切监护下进行。

5、控制母亲妊娠期疾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巨大儿导致产伤性黄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需定期监测胆汁酸,必要时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甲状腺功能异常孕妇应规范用药,维持正常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新生儿甲状腺相关性黄疸风险。

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每日在柔和自然光下观察黄疸变化,特别注意眼白和面部黄染情况。避免包裹过多衣物导致体温升高加重黄疸,室温维持在24-26℃为宜。母乳喂养母亲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但无须停喂母乳。若发现黄疸进展快、四肢末端黄染、大便颜色变浅或尿液深黄,应立即就医评估。出院后按医嘱定期随访,尤其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有溶血高危因素的婴儿需加强监测至生后2周。

相关推荐

车厘子怎么吃
车厘子可直接洗净食用,也可制作成果酱、沙拉或搭配酸奶等食物。食用时需注意去核、控制摄入量,避免与特殊药物同食。
荨麻疹可以吃姜吗
荨麻疹患者一般不建议吃姜。姜可能刺激皮肤血管扩张,加重瘙痒或诱发风团发作。荨麻疹通常与过敏反应、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患者就医明确诱因。
每天喝枸杞水会上火吗
每天适量饮用枸杞水一般不会上火,但过量饮用可能增加上火风险。枸杞性平微温,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适合多数人日常保健。
勃起功能障碍有哪些原因
勃起功能障碍可能由心理因素、血管病变、神经损伤、内分泌异常、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勃起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阴茎持续无法达到或维持足够的勃起以完成满意的性生活,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脑瘤和颈椎病的区别
脑瘤和颈椎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前者是颅内占位性病变,后者属于脊柱退行性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部位、病因机制及典型症状:脑瘤源于颅内组织异常增生,可能引发头痛、呕吐、视力障碍;颈椎病多因椎间盘退化压迫神经,常表现为颈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