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部骨折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踝部骨折可能由外伤、骨质疏松、运动损伤、病理性骨折、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踝部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
1、外伤
踝部骨折可能与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外伤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肿胀、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轻微骨折可通过石膏固定制动处理,严重骨折可能需要手术复位内固定。常用药物包括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等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
2、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降低可能导致踝部轻微外力下骨折,通常伴随全身多部位骨痛、身高变矮等症状。需进行骨密度检测确认,治疗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如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等,同时建议增加日照和抗阻力运动。
3、运动损伤
剧烈运动时踝关节过度扭转可能导致骨折,常见于篮球、足球等运动,表现为突发剧痛、无法承重。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并冰敷,使用支具固定,可配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肿胀。
4、病理性骨折
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可能导致踝部病理性骨折,通常伴有夜间痛、发热等症状。需通过X线、CT或活检明确病因,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可能需要进行肿瘤切除、病灶清除等手术,配合使用注射用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吸收药物。
5、遗传因素
成骨不全等遗传性疾病患者易发生踝部反复骨折,多伴有蓝色巩膜、听力下降等特征。需进行基因检测确诊,治疗以预防骨折为主,可静脉输注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配合康复支具保护,避免剧烈运动。
踝部骨折后需严格遵医嘱进行康复,初期保持患肢抬高促进消肿,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踝泵运动、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康复锻炼。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优质蛋白摄入,多食用乳制品、鱼类、深色蔬菜等,避免吸烟饮酒影响骨愈合。定期复查X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出现异常疼痛或肿胀加剧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