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结石的常识有哪些
牙结石是牙菌斑长期钙化形成的硬质沉积物,主要附着在牙齿表面及牙龈边缘,其常识包括形成原因、危害表现、清除方法、预防措施及常见误区五个方面。
1、形成原因
牙结石由食物残渣与口腔细菌混合形成牙菌斑后,经唾液中的钙盐沉积逐渐硬化而成。口腔清洁不彻底、唾液成分偏碱性、牙齿排列不齐等因素会加速其形成。长期吸烟、饮用深色饮料或高糖饮食者更易出现色素沉着型牙结石。
2、危害表现
牙结石会刺激牙龈导致红肿出血,引发牙龈炎甚至牙周病。严重时可能造成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其粗糙表面更易堆积新菌斑,形成恶性循环。部分患者伴随口臭或牙齿敏感症状,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全身健康。
3、清除方法
超声波洁牙是清除牙结石的主要手段,通过高频振动震碎沉积物。对于龈下结石需配合手工刮治。顽固色素可选用喷砂处理。清除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一般1-2天自行缓解。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专业洁治。
4、预防措施
每日至少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除牙菌斑。含氟牙膏可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饭后漱口减少食物残留,限制碳酸饮料及甜食摄入。吸烟者建议戒烟,定期使用牙菌斑显示剂检查清洁效果。
5、常见误区
部分人群认为牙结石能保护牙齿,实则其多孔结构更易滋生细菌。自行用尖锐工具刮除可能损伤牙釉质。洗牙不会使牙缝变大,原有缝隙因结石清除而显露。孕妇等特殊人群更需注意口腔清洁,可在医生指导下安全洁牙。
保持口腔健康需建立长期护理习惯,除日常正确刷牙外,建议每半年进行口腔检查。饮食上增加芹菜、苹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帮助清洁牙面,避免过硬或过黏食物损伤牙齿。出现牙龈持续出血、牙齿松动等情况应及时就诊,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关推荐
03:05
03:15
01:22
0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