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直肠炎类型
直肠炎类型可通过临床症状、内镜检查、病理活检、实验室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辨,主要有溃疡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感染性直肠炎、缺血性直肠炎和嗜酸性直肠炎五种。
1、溃疡性直肠炎
溃疡性直肠炎属于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浅表溃疡形成,常伴里急后重和黏液血便。内镜下可见黏膜血管纹理模糊、接触性出血,病理显示隐窝脓肿和炎性细胞浸润。需与克罗恩病鉴别,后者病变多呈跳跃性分布。
2、放射性直肠炎
放射性直肠炎因盆腔放疗导致,症状包括直肠疼痛、便血及排便困难,内镜下可见黏膜苍白、脆性增加伴毛细血管扩张。病理特征为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纤维化,症状常于放疗后6个月至2年出现。
3、感染性直肠炎
感染性直肠炎由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引起,如沙门菌、志贺菌或淋球菌感染。典型表现为突发腹泻、发热及肛门灼痛,粪便检测可发现病原体。内镜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抗生素治疗有效。
4、缺血性直肠炎
缺血性直肠炎多见于老年人,因肠系膜下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急性期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伴血便,内镜下可见黏膜暗紫色坏死灶,病理显示黏膜层坏死和血栓形成。慢性期可能发展为肠管狭窄。
5、嗜酸性直肠炎
嗜酸性直肠炎以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特征,常见于过敏体质者。症状包括腹泻和肛门瘙痒,血常规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病理检查可见黏膜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需排除寄生虫感染。
确诊直肠炎类型后,患者需根据具体类型调整饮食,如溃疡性直肠炎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感染性直肠炎需注意饮食卫生。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压迫直肠区域,放射性直肠炎患者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症状。所有类型直肠炎患者均应定期复查内镜,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持续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