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骨折怎么办
轻微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冷敷镇痛、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处理。轻微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骨质疏松、慢性劳损、病理性骨折或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
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骨折部位是首要措施。上肢骨折可选择前臂吊带或铝制夹板,下肢骨折需用膝关节支具或步行靴。固定时间一般为3-6周,期间应避免患肢负重。固定不当可能导致畸形愈合,需定期复查X线确认对位情况。
2、冷敷镇痛
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能缓解肿胀疼痛。可用冰袋包裹毛巾避免冻伤,配合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若疼痛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或双氯芬酸钠凝胶等药物。
3、药物治疗
除镇痛药外,可补充碳酸钙D3片促进骨愈合,骨质疏松患者需加用阿仑膦酸钠片。中药方面可选择伤科接骨片或云南白药胶囊。使用药物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非甾体抗炎药联用增加胃肠刺激。
4、营养支持
每日需摄入800毫克钙质,可通过牛奶、奶酪或芝麻酱补充。同时补充维生素D3滴剂促进钙吸收,多食用三文鱼、蛋黄等食物。蛋白质摄入量应达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选鱼肉、鸡胸肉等优质蛋白。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需进行渐进式康复,早期以被动关节活动为主,2周后增加等长收缩训练,4周后逐步负重。可配合超声波或低频脉冲治疗促进愈合。康复期间出现异常疼痛需立即停止训练并就医评估。
轻微骨折恢复期间应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戒烟限酒避免影响愈合。饮食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西蓝花、猕猴桃等促进胶原合成。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定期复查直至骨痂形成。若出现皮肤发紫、麻木或固定器松动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复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