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怎么样补
缺铁性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口服铁剂、静脉补铁、治疗原发病、定期监测等方式改善。主要与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等因素有关。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牛肉、血制品等,配合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避免与浓茶、咖啡、高钙食物同食影响铁吸收效率。建议每日红肉摄入50-75克,每周动物肝脏不超过100克。
2、口服铁剂
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需空腹服用,可能出现黑便、胃肠刺激等副作用。治疗期间需复查血红蛋白,待指标正常后继续补铁3-6个月储存铁蛋白。服药后2小时内避免服用抑酸药物。
3、静脉补铁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蔗糖铁注射液适用于口服不耐受或严重贫血患者,需在医院监护下使用。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低血压等并发症。静脉补铁后24小时内禁止进行MRI检查。
4、治疗原发病
消化道溃疡、痔疮出血、月经过多等慢性失血疾病需同步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铁吸收障碍需进行根除治疗。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需要生物制剂控制病情。
5、定期监测
治疗初期每2-4周复查血常规,后期每3个月检测铁代谢指标。孕妇、青少年等特殊人群需加强随访。长期补铁者需警惕铁过载风险,必要时进行去铁治疗。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保持均衡膳食,适量增加瘦肉、深色蔬菜摄入,烹饪使用铁制炊具可增加食物铁含量。避免剧烈运动诱发缺氧症状,重度贫血者需卧床休息。女性经期需注意卫生用品更换频率,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及时就医。所有补铁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