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浮肿是什么原因
肝硬化浮肿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障碍、醛固酮增多症、肾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1、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导致门静脉血流受阻,血管内液体渗出到腹腔形成腹水。患者可能出现腹胀、腹部膨隆等症状。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2、低蛋白血症
肝脏合成功能下降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引发组织水肿。常见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可能伴有乏力、消瘦。需补充人血白蛋白,食用鱼肉、鸡蛋白等优质蛋白食物。
3、淋巴回流障碍
肝硬化时肝内淋巴管受压变形,淋巴液回流受阻漏入腹腔。表现为顽固性腹水伴脐周静脉曲张。可尝试腹水浓缩回输治疗,必要时行腹腔-颈静脉分流术。
4、醛固酮增多症
肝功能减退导致醛固酮灭活减少,引起水钠潴留。特征为晨起眼睑浮肿、尿量减少。需使用螺内酯片拮抗醛固酮,限制每日饮水量。
5、肾功能异常
肝肾综合征时肾血管收缩导致排水排钠障碍。出现全身浮肿伴少尿,血肌酐升高。需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肝硬化浮肿患者日常需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避免腌制食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但肝性脑病患者需控制蛋白摄入。保持每日尿量在1500毫升以上,记录体重变化。卧床时抬高下肢促进回流,避免长时间站立。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紧急情况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肝功能、电解质、腹围测量,遵医嘱调整利尿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