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低是什么原因
蛋白低可能由营养不良、消化吸收障碍、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慢性炎症等原因引起。血清蛋白降低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与组织修复,需结合具体病因干预。
1、营养不良
长期饮食中蛋白质摄入不足是常见原因,多见于素食者、节食人群或老年人。蛋白质缺乏会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引发水肿。需增加鸡蛋、鱼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蛋白粉补充剂。
2、消化吸收障碍
慢性胃炎、肠炎或胰腺疾病会影响蛋白质分解吸收。患者常伴有腹泻、腹胀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同时选择易吸收的乳清蛋白或短肽类营养剂。消化酶缺乏者可遵医嘱使用胰酶肠溶胶囊、复方消化酶胶囊等药物。
3、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炎等肝脏病变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伴随黄疸、腹水等症状。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补充,同时配合恩替卡韦分散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等护肝药物。
4、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衰竭使蛋白质从尿液中大量流失,出现眼睑及下肢水肿。需控制血压血糖,限制蛋白摄入量,使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药物减少蛋白尿。
5、慢性炎症
结核病、恶性肿瘤等消耗性疾病加速蛋白质分解。患者多有持续低热、消瘦表现。需积极抗感染或抗肿瘤治疗,配合肠内营养粉剂补充氨基酸。
日常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蛋白质摄入,优先选择生物价高的动物蛋白。合并水肿时应限制食盐,定期监测血清白蛋白及肝肾功能。若出现持续乏力、消瘦或水肿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对于慢性病患者,建议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