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怎么治
老年人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贫血可能与营养不良、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调整饮食
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猪肝、鸭血、菠菜等,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类水果促进铁吸收。优质蛋白摄入可选择鱼肉、鸡蛋、豆制品,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每日保证红肉摄入50-75克,动物肝脏每周食用1-2次,每次30-50克为宜。
2、补充铁剂
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补铁药物。用药期间需监测血红蛋白水平,避免长期过量补铁导致铁过载。服药后可能出现黑便、胃肠不适等反应,建议餐后服用减轻刺激。
3、治疗原发病
消化道出血引起的贫血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止血,必要时行内镜下治疗。慢性肾病贫血需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改善造血功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病需根据分型采用环孢素软胶囊或地西他滨注射液治疗。
4、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明显缺氧症状时,需静脉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改善携氧能力。输血前需完善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输血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
5、中医调理
气血两虚型可用八珍颗粒或归脾丸调理,肾阳虚型适用右归丸配合艾灸关元穴。食疗方可选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或阿胶蒸鸡蛋,每周食用2-3次。针灸选取足三里、血海等穴位,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老年人贫血护理需注意防跌倒,起床时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日常监测有无头晕、心悸加重,定期复查血常规。保持适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每周锻炼3-5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室内湿度维持在40%-60%。餐具建议使用铁质器皿,烹饪时可选用铁锅,有助于增加膳食铁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