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是什么原因有危险吗
心律不齐可能是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多数情况下无危险,但部分严重类型可能危及生命。常见原因主要有遗传因素、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甲状腺功能异常、药物副作用等。
1、遗传因素
部分心律不齐与遗传基因突变有关,如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等。这类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晕厥等症状,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避免剧烈运动,必要时植入心脏起搏器。
2、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失衡会干扰心肌电活动,引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常表现为心慌、乏力,可通过血液检查诊断。轻度者补充电解质即可,严重者需静脉给药。
3、心肌缺血
冠心病导致的心肌供血不足可能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典型症状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心电图和冠脉造影可明确诊断。需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甘油片等药物,必要时行支架手术。
4、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亢时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加速心率,引发房颤;甲减则可能导致窦性心动过缓。伴随症状包括体重变化、手抖等,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需服用甲巯咪唑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调节激素水平。
5、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可能延长QT间期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用药后出现头晕、黑朦需立即停药,严重时需静脉注射硫酸镁注射液。用药前应评估心电图,避免联用致心律失常药物。
日常应避免摄入过量咖啡因和酒精,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建议定期监测心率,若出现持续心悸、晕厥或胸痛,应立即就医。心电图、动态心电监测等检查能帮助明确心律不齐类型,医生会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能推荐射频消融术或植入式除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