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怎么确诊和治疗
心肌缺血可通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等方式确诊,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痉挛等因素引起,可能伴随胸痛、心悸等症状。
1、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缺血的常用方法,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静息心电图可发现ST段压低或T波倒置等异常,运动负荷心电图则能诱发隐匿性心肌缺血。若出现典型缺血改变,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通过导管向冠状动脉注入造影剂,直接观察血管狭窄程度。该检查能明确病变位置和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检查前需评估肾功能和出血风险。
3、心脏超声
心脏超声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心肌缺血时可能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负荷超声通过药物或运动诱发缺血,提高检测敏感性。该检查无创且可重复进行,适合随访观察。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心肌缺血的基础措施,常用硝酸甘油片缓解急性胸痛,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可降低心肌耗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改善预后。
5、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等,通过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恢复血流。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稳定性心绞痛或急性冠脉综合征。术后需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
心肌缺血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和血压,戒烟限酒。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定期监测血脂、血糖,遵医嘱调整用药。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时立即就医,警惕心肌梗死发生。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改善心肌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