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皮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竹皮又称竹茹,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凉血止血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崩漏等症状的治疗。
一、清热化痰
竹皮性微寒,归肺经,能清化热痰。对于肺热咳嗽、痰黄黏稠者,常与黄芩、瓜蒌等配伍使用。现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竹茹多糖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痰热壅肺所致胸闷气促时,可配合桑白皮、杏仁等药物协同增效。
二、除烦止呕
竹皮能清胃热、降逆气,对胃热引起的呕吐、呃逆有效。妊娠恶阻或化疗后呕吐,常与生姜、半夏同用。其止呕机制与调节胃肠神经及抑制5-HT3受体有关。胃虚寒呕者忌用,可能加重症状。
三、凉血止血
竹皮炭制后止血效果增强,适用于血热妄行导致的鼻衄、牙龈出血、崩漏下血。常配伍生地黄、侧柏叶等药物。所含竹叶黄酮能收缩血管并促进血小板聚集,但月经过多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后使用。
四、安神除烦
竹皮中竹茹提取物有镇静作用,可改善热病烦渴、失眠心悸。心火亢盛型失眠可配合莲子心、淡竹叶。更年期潮热盗汗者,可与地骨皮、知母同煎服用。
五、利尿消肿
竹皮煎剂能增加尿液排出,辅助缓解湿热型水肿。肾炎水肿轻症可配玉米须、茯苓皮。其利尿成分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管钠重吸收发挥作用,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使用竹皮需辨证施治,风寒咳嗽或脾胃虚寒者不宜。鲜品用量6-12克,炭制品3-6克,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日常可搭配菊花、金银花代茶饮用于咽喉肿痛,但连续服用不宜超过7天。出现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停用,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