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养血清脑颗粒上火吗

8379次浏览

养血清脑颗粒对血虚、肝郁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有很好的疗效,它是不会引起上火的,如果在服药期间患者出现上火的症状,应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养血清脑颗粒虽然疗效很好,但不适合孕妇、儿童、哺乳期女性以及肝肾不全的患者服用。

养血清脑颗粒是神经内科的常用药物,它是非处方药,患者在各大药店也可以购买到。养血清脑颗粒可以治疗因血虚、肝郁引起的失眠、头晕、头痛,有很好的效果。一些患者担心服用养血清脑颗粒会引起上火,那养血清脑颗粒上火吗?
  一、养血清脑颗粒上火吗
  养血清脑颗粒确实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呕吐、皮疹等,这些症状在停药之后会消失,但服用养血清脑颗粒不会引起上火的症状,如果患者在服药后出现上火的症状,应从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入手寻找原因。
  二、养血清脑颗粒怎么服用
  养血清脑颗粒是口服药物,一次服用一袋,一日3次。由于养血清脑颗粒有可能对肠胃造成刺激,因此建议患者在饭后服用。另外,在服用药物时尽量用温开水送服,帮助促进药物的吸收。服药期间饮食上要注意避免辛辣、生冷、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降低药效。除此之外,患者还要注意保证睡眠时间,不能熬夜,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吃一些富含营养、有补脑作用的食物,多被一些维生素、蛋白质,帮助促进疾病的更快恢复。
  三、养血清脑颗粒的主要成分
  养血清脑颗粒的主要成分包括当归、白芍、钩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川芎、熟地黄、鸡血藤、决胡子、延胡索等等,辅料为甜菊素、糊精。由于它是纯中药制剂,因此副作用比较小,对身体是比较安全的,患者可以放心服用。
  四、养血清脑颗粒不适合哪些人
  养血清脑颗粒虽然有很好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服用的。比如低血压的患者在服用时应咨询医生。儿童、孕妇以及哺乳期女性不能服用养血清脑颗粒。

相关推荐

血脂正常值范围多少
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血脂范围的正常值,总胆固醇在2.8~5.17mmol/L,甘油三酯的正常值在0.56~1.7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正常值在0.94~2.0mmol/L,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2.07~3.12mmol/L。血脂是指血浆中的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等脂类的总称,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备物质。一般来说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为血脂,可以有外源性和内源性两种来源。无论是外源性还是内源性的脂类物质,都需要在血液中进行运转,运达到组织之间。所以血脂的含量可以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的情况和转运的情况。血脂可以在一定程度内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如果食用了高脂脂肪的食物之后,血浆脂类的含量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上升。但是经过代谢,在3~6个小时之后就会逐渐的趋于正常。血浆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如果长期升高,就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在体检过程中,血脂的水平要进行密切的监测。如果出现高脂血症的情况,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最好是到血脂专病门诊进一步的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必要的时候口服降脂药物,把血脂控制在理想的状态之内,因为高脂血症如果没有积极的控制,将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甚至会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语音时长 01:47

2021-12-30

81545次收听

总觉得胸口有东西噎着什么原因
如果总感觉胸口有东西噎着,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首先如果出现了心脏增大,尤其是心房增大,就可以压迫食道,这个时候就会导致吞咽东西不顺畅,胸口有东西噎着,甚至会出现哽咽感。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明确是否有心脏增大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心脏增大,就要第一时间到心内科门诊就诊,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寻找心脏增大的原因。其次食管炎,食管炎是由胃部贲门括约肌的松弛,胃内容物反流到了食管,就会引起血管的水肿,受到损伤,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甚至会出现吞咽困难、胸部疼痛,也会感觉到胸口有东西噎着的情况。如果是食管炎诱发的类似的症状,就要第一时间到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必要的时候服用抑酸的药物,才能有效的改善相关的症状。同时在日常的饮食生活中,也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生冷的食物,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饮食的选择要以流食或者半流食为主,不要进食干燥生硬的食物,避免引起食管的二次损伤。其次,其他食道病变也会感觉胸口有东西噎着,包括食道的占位、肿瘤等等,如果在吞咽的时候出现明显的哽咽感,这时就要第一时间到胸外科、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明确相关的诊断。
语音时长 01:44

2021-12-30

87088次收听

02:35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不齐是什么意思
正常人的心率是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指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若是正常人,窦性心律频率若大于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若频率小于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在规律的窦性心律过程中,有时候因为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出现病理性窦房结障碍,就会导致窦房结工作出现问题,引发窦房结停止发放冲动或出现窦性停搏情况。窦性心律不齐就是指在心电图上显示窦性心率的起源并没有发生改变,但是出现了节律不整。引起心律不齐的原因较多,除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也会导致窦性心律不齐,包括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瓣膜病等等,这就需要由医生进行评估和判断。
血管硬化怎么改善
血管硬化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血脂或者是高血压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引起的,可通过改善饮食、合理运动和药物控制等方式改善。
03:04
感觉心脏颤抖怎么回事
如果经常有心脏颤抖的感觉,要观察这种颤抖是一过性的还是持续性的。一过性的可能见于生理情况,没有什么太多临床意义。而反复发作的或持续性的心脏颤抖,可能大多是有器质性心脏病问题,例如某种心律失常。在心律失常里边,最常引起心脏颤抖感觉的是心房纤颤。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它多见于中老年人。房颤患病和冠心病、风心病、甲亢、高血压、心衰等等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在临床上不难区别。一旦发生房颤,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确诊和治疗。
03:23
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心脏彩超检查
心脏彩超是准确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手段。心脏彩超主要分为胎儿心脏超声和成人心脏超声。成人做心脏彩超,主要有以下情况:一、需要确诊或排除的心血管疾病,或已经确诊了有高血压、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等心血管疾病。二、心血管疾病在定期的随访中。三、老年人的常规体检。四、外科手术前、严重的外伤、肿瘤化疗前后。胎儿心脏超声,可以检查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畸形等。
03:03
心脏早搏是怎么引起的
心脏早搏在临床上是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心律不齐的情况。引起心脏早搏的原因,主要有生理性的因素以及病理性的因素。引起早搏的生理性的因素,主要有几种,比如说睡眠不足,精神高度紧张等。因为现在的社会都是高节奏,所以人们的精神压力很大,高度的紧张,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也容易导致情绪不稳定,从而容易产生心脏早搏的情况。引起心脏早搏的病理性因素,主要是呼吸道感染或者是器质性心脏病。如果患者有心脏疾病,心脏会比正常的人更加敏感,所以更容易引起心脏早搏。
川芎嗪和血塞通的区别
川芎嗪和血塞通的药物成分不同,川芎嗪的主要提取物是川芎嗪,它的药理作用是有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川芎嗪也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和肺血管,能够治疗缺血性的心肌病、改善肺血功能,也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血塞通的主要成分是三七总皂苷,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的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也能够增加脑血流量。临床常用于脑中风、偏瘫、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等疾病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11

2021-05-28

92745次收听

胸痛、胸闷是什么原因
胸痛、胸闷可能是由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或胸壁疾病,纵膈疾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导致。1、呼吸系统疾病,例如气管炎、肺炎、气胸、胸膜炎、肺栓塞、肺癌等,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因为感染引起的病变,一般会伴随着咳嗽症状。2、心血管疾病,例如心脏供血不足,一般都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心肌炎、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等。3、胸壁疾病,例如肋间神经炎、蜂窝组织炎、肋间神经痛等。4、纵膈疾病,例如纵膈肿瘤。5、生理性原因,例如过度劳累、情绪因素、大量饮酒等。
语音时长 01:13

2021-05-20

89122次收听

胸口发黑怎么回事
胸口发黑有可能是黑色素沉淀造成的。如果患处的皮肤受到真菌感染,引起皮肤疾病,也容易造成皮肤发黑的现象。还要考虑是外伤淤血所致,通常会伴随疼痛和肿胀的现象。
02:51
心脏血管钙化能改善吗
心脏血管钙化,可以改善,但是不能逆转或者不能消退。血管,心脏血管的钙化,实际上应该叫做冠状动脉出现了斑块,斑块儿出现了钙化,改善的是指这个其部位的冠状动脉的血管不再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已经出现了不再进展。对于这个疾病必要的时候,应该定期的进行血管儿的一个检查,比如说冠状动脉的筛查,或者每3~5年可以进行一次检查,来关注血管病变的进展的情况。
运动时心率多少正常
运动的过程中心率到底是多少才正常,首先应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考虑,一般是在一分钟160次左右,40岁左右心率一般180次左右,这一方面的内容都需要引起重视。
总是心慌气短是怎么回事
总是心慌气短,可能是过度劳累、植物神经紊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因素导致的,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日常护理等方式缓解病情。具体分析如下:
冠心病的症状
冠心病比较常见的症状包括心绞痛,胸闷气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猝死,所以一旦发现心脏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平时也要注意起居有常,情绪稳定,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清淡饮食,对于冠心病的预防有很好的作用。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心血管病防治不要暴饮暴食,避免热量过高、高胆固醇饮食。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率衰竭、冠心病、瓣膜病等。很多情况无法预防,例如说如果家族里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则要每年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及早进行药物干预;第二能够预防控制的措施是改良生活习惯,例如保持生活规律,要多运动、多锻炼、节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不吸烟、不饮酒等。至于遗传基因的表现,大概50%早晚都要出现,要认识到遗传因素的重要性,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危险因素,而进行早期的药物干预,避免出现心源性事件,如脑出血、心梗。
语音时长 02:04

2018-09-29

62131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