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后解毒的办法有哪些
食物中毒后可通过催吐、补液、药物治疗、肠道清洁、对症支持等方式解毒。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毒素、化学污染、有毒动植物、寄生虫感染、变质食物等原因引起。
1、催吐
适用于摄入有毒物质2小时内且意识清醒者。可用手指刺激舌根诱发呕吐,排出胃内容物。但腐蚀性毒物中毒或昏迷患者禁止催吐,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呕吐后需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补液
腹泻呕吐会导致脱水,需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成人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儿童按体重每公斤50-100毫升计算。重度脱水需静脉输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3、药物治疗
细菌性中毒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化学性中毒需用特异性解毒剂,如亚甲蓝注射液治疗亚硝酸盐中毒。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
4、肠道清洁
活性炭混悬液可吸附肠道毒素,硫酸镁溶液能导泻排毒。进行灌肠治疗时需保持体位舒适,灌肠液温度维持在37℃左右。肠道出血或穿孔患者禁用机械性肠道清洁。
5、对症支持
发热超过38.5℃可用对乙酰氨基酚片,腹痛明显者可热敷腹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中毒需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食物中毒恢复期应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饮食,逐步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面条、粥类。避免食用奶制品、高纤维食物及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餐具高温消毒,生熟食材分开存放,肉类彻底煮熟。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日常注意检查食品保质期,野生菌类须经专业人员鉴别后方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