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红细胞低是怎么办
贫血红细胞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骨髓移植等方式改善。贫血红细胞低通常由缺铁、慢性失血、造血功能障碍、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红肉、菠菜等。同时搭配维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蔬菜促进铁吸收,避免饮茶或咖啡影响铁质吸收效率。长期素食者需注意植物性铁吸收率较低的问题。
2、补充铁剂
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可快速提升铁储备。服用期间可能出现黑便、胃肠不适等反应,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避免与钙剂、抗酸药同服。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
3、治疗原发病
消化道溃疡引起的慢性失血需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制胃酸,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月经过多患者可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调节激素,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疾病需手术干预。慢性肾病贫血需注射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
4、输血治疗
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贫血或急性大出血患者需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输血前需完善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警惕发热、过敏等输血反应。多次输血者需监测铁过载风险,必要时使用去铁胺注射液驱铁治疗。
5、骨髓移植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造血干细胞异常疾病,在配型成功后可考虑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前需进行大剂量放化疗清除病变骨髓,术后需长期服用环孢素软胶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贫血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饮食注意荤素搭配,每周摄入动物血制品2-3次,烹饪使用铁锅可增加膳食铁含量。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后仍需维持补铁3-6个月以补充储存铁,期间每2-3个月复查血常规。出现头晕心悸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等异常应及时就医,禁止自行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