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湿热并重型传染性肝炎的中医治疗验方

1850次浏览

湿热并重型传染性肝炎可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常用验方包括茵陈蒿汤、龙胆泻肝汤、甘露消毒丹、栀子柏皮汤、茵陈五苓散等。

1、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具有清热利湿退黄功效。适用于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小便短赤的湿热黄疸患者。该方能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肝细胞炎症。使用期间需监测肝功能,避免与西药肝毒性药物联用。

2、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含龙胆草、黄芩、栀子等成分,主治肝胆湿热证。对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者效果显著。现代研究显示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肝内微循环。脾胃虚寒者慎用。

3、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以滑石、茵陈、黄芩为主药,擅长化湿解毒。针对发热倦怠、胸闷腹胀、呕恶纳呆的湿重于热型患者。该方可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内毒素对肝脏的损害。服药期间忌食油腻辛辣。

4、栀子柏皮汤

栀子柏皮汤由栀子、黄柏、甘草组成,侧重清热燥湿。适用于黄疸伴发热口渴、大便黏滞的湿热并重患者。其活性成分能抑制肝炎病毒复制,保护肝细胞膜结构。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

5、茵陈五苓散

茵陈五苓散整合茵陈与五苓散方义,具有利湿退黄兼健脾功效。对黄疸伴有水肿、小便不利的脾虚湿盛型更适宜。该方可通过利尿作用加速胆红素排泄。长期服用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中医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饮食,适量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避免羊肉、韭菜等助热食物。保证充足休息,规律作息有助于肝胆经络气血运行。定期复查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若出现黄疸加深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中药煎煮需规范,不同证型需严格辨证用药,不建议自行组合方剂。配合适度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可促进气血调和。

相关推荐

腿发麻抽筋是怎么回事
腿发麻抽筋可能由缺钙、血液循环不良、腰椎间盘突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下肢静脉曲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钙、改善循环、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1、缺钙钙离子参与肌肉收缩与神经传导,长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血钙浓度降低,引发肌肉异...
睡觉肩胛骨后背疼痛怎么办
睡觉肩胛骨后背疼痛可通过调整睡姿、局部热敷、遵医嘱用药、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肌肉劳损、颈椎病、肩周炎、筋膜炎、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三种人不宜吃山药豆
山药豆营养丰富,但消化功能较差者、过敏体质者及肾结石患者不宜食用。
怎样判断是否缺钙
判断是否缺钙可通过观察骨骼肌肉症状、神经兴奋性变化及医学检测综合评估,主要依据有骨痛抽筋、睡眠障碍、骨密度检测异常等表现。
打瘦脸针的坏处
打瘦脸针可能存在局部肿胀、肌肉无力、过敏反应、面部不对称、效果不可逆等坏处。瘦脸针的主要成分是肉毒杆菌毒素,通过阻断神经与肌肉的信号传递达到瘦脸效果,但操作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