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是怎样做的
血液透析是通过体外循环装置清除血液中代谢废物的治疗方式,适用于急慢性肾衰竭等疾病。主要操作步骤包括建立血管通路、连接透析机、血液净化、监测参数、结束治疗等环节。
血液透析前需评估患者病情并建立血管通路,常用动静脉内瘘或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时穿刺血管后将血液引出至透析机,血液与透析液通过半透膜进行物质交换,清除尿素、肌酐等小分子毒素并纠正电解质紊乱。透析过程中需持续监测血压、血流速、超滤量等参数,防止低血压或凝血等并发症。单次治疗通常持续3-5小时,每周需进行2-3次规律治疗。治疗结束后需压迫止血并评估干体重,根据实验室指标调整下次透析方案。
血液透析患者需严格控制每日水分摄入在500-1000毫升,避免高钾高磷食物如香蕉、坚果等,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清、鱼肉等。日常监测血压体重变化,保持动静脉瘘侧肢体清洁干燥,避免提重物或受压。出现胸闷、抽搐等不适需及时联系医疗团队,定期复查血常规、肾功能等指标。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宜超过干体重的3%-5%,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导致瘘管损伤。长期透析患者建议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预防肾性骨病和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