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治疗方案是什么
梅毒的治疗方案主要采用青霉素类药物,根据病程分期选择不同剂型和疗程。早期梅毒可选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晚期或神经梅毒需使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联合其他治疗。
1、早期梅毒治疗
一期、二期或早期潜伏梅毒首选苄星青霉素注射液肌肉注射,单次大剂量给药可有效清除螺旋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片或四环素片口服替代,但需连续用药14天。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吉海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等免疫应答症状,通常24小时内自行缓解。
2、晚期梅毒治疗
病程超过1年或未知病程的潜伏梅毒,需每周注射苄星青霉素注射液连续3次。心血管梅毒或树胶肿患者应在青霉素治疗前接受泼尼松片预处理,防止病灶炎症反应加重。合并HIV感染者需延长疗程并加强血清学随访。
3、神经梅毒治疗
确诊神经梅毒需住院静脉注射青霉素钠溶液10-14天,后续改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巩固治疗。脑脊液异常者需每6个月复查直至细胞计数正常。替代方案可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静脉滴注,但疗效证据有限。
4、妊娠梅毒处理
孕妇确诊后应立即开始青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类药物。妊娠早期治疗可预防90%以上的先天性梅毒,孕晚期治疗需重复血清学检测。对青霉素过敏的孕妇需在脱敏后使用青霉素,红霉素片因胎盘透过率低不作为首选。
5、随访与监测
所有患者治疗后需定期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和非螺旋体抗体滴度,早期梅毒每3个月检测1次直至转阴,晚期梅毒随访至少3年。血清固定现象指治疗后1年滴度未下降4倍,需评估治疗失败或再感染可能。
梅毒治疗期间应避免性接触直至皮损完全愈合且随访检测显示传染性消失,性伴侣需同步接受检查和预防性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免疫力恢复,治疗后6个月内出现新发皮损、神经系统症状或血清学滴度上升需立即复诊。日常注意会阴部清洁,使用避孕套可降低传播风险,但无法完全阻断黏膜部位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