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胆囊炎有可能会引发胆囊息肉

2571次浏览

摘要:患者于入院前1年体检发现胆囊息肉,近几天出现右上腹不适伴隐痛于是来我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超声等进行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予注射用泮托拉唑等药物治疗,治疗好转后出院。

【基本信息】女、55岁

【疾病类型】胆囊息肉

【就诊医院】铜陵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0月

【治疗方案】针对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酸,防止胃酸分泌过多,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乳果糖口服溶液润肠通便,予电解质制剂进行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予维生素B6及维生素C、能量合剂补充所需要的基本能量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3个月后复诊

【治疗效果】患者右上腹不适消失,无恶心厌油腻的情况,治疗好转。

一、初次面诊

在秋天我接诊了一名老年女性患者。经过耐心的询问患者告诉我,1年前患者在体检时发现有胆囊息肉,但由于对她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影响,食欲良好,进食量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腹胀、反酸、嗳气等情况,也没有恶心、呕吐、呕血等症状,身上皮肤颜色也没什么变化,于是她便没有注意,由于她不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经常吃鸡蛋、肥肉等高胆固醇的食物,最近患者开始出现右上腹不适,隐隐作痛,同时出现了厌油腻的情况,一吃油大的食物就会恶心;逐渐出现了消化不良,吃了东西感觉迟迟没有消化,胃胀的难受,患者担心加重,于是来医院就诊。患者家属还告诉我,因为患者爱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之前她就确诊了慢性胆囊炎,而且她平时也不忌口,药也没有按时服用;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刺激胆囊壁的黏膜组织增生,进而突出形成息肉,同时,由于本身就有慢性胆囊炎,还在高胆固醇饮食,加重肝胆负担,使得多余胆固醇在胆囊壁沉淀,也会促进息肉。于是我让患者完善超声提示胆囊息肉,结合患者症状,我告诉患者暂时考虑是胆囊息肉,需要住院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家属及患者同意并住院。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体格检查,提示: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肌稍紧张,右上腹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右上腹痛等症状及既往史考虑是胆囊息肉,但是也并不能排除胆囊肿瘤及胆囊腺肌症导致的;结合患者症状经过1年肿物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侵犯远隔器官,暂时不考虑恶性肿瘤;患者彩超提示息肉0.8*0.5cm,偏小,且完善腹部强化CT:胆囊息肉,排除胆囊腺肌症;结合门诊超声:胆囊息肉,白细胞、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至此可以明确诊断为胆囊息肉。结合诊断结果及患者的体征,我们制定了治疗方案,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以药物治疗为主,随后将病情及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属认可准备进行治疗。针对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酸,防止胃酸分泌过多,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乳果糖口服溶液润肠通便,予电解质制剂进行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予维生素B6及维生素C、能量合剂补充所需要的基本能量进行治疗。

图1:专科查体报告单

图2:超声:胆囊息肉,脂肪肝

三、治疗效果

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常规换药。患者至住院治疗7天时,我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右上腹不适感消失,查体显示腹部无压痛,复查白细胞、炎症指标均降至正常范围,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可以出院,于是患者住院治疗7天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后患者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3月后复诊。3月后复诊,患者无不适症状,复查超声提示未见息肉,治疗好转。

四、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好转出院,家属及患者内心十分开心,同时家属及患者内心十分关心出院后自己需要注意什么,因此患者家属出院时让我给写一些日常生活上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1、生活方面:注意要保持乐观心态,要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按时吃药,遵医嘱按时来医院进行复查,定期复诊。

2、饮食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低胆固醇饮食原则,尽可能少食油,可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干豆类及其制品;忌辛辣刺激,戒烟戒酒。

五、个人感悟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或隆起性的病变,初始没有典型症状,一般多在体检时超声检查出来,有临床症状或恶变倾向的息肉必须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来说,这类疾病并不易察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经过这次治疗,患者和患者的家属也明白了对于患者来说日常生活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低胆固醇饮食,防止胆固醇摄入过多加重肝脏代谢、清理负担,诱发本病。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传染性强吗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有些患者担心胆囊息肉传染吗?胆囊息肉传染性强吗?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传染性疾病不仅会危害患者自身的健康,对其他人也是巨大的威胁,因此面对传染病我们一定要做好防治,说到胆囊息肉很多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该疾病的发病率却是很高的,那么,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呢
逐瘀消症汤治疗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属中医胁痛、积聚范畴由于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太过,助湿生热蕴结于肝胆,肝胆失于疏泄,瘀滞络阻成积所致。故用药以逐瘀消症为主,稍佐疏肝利胆,通过治疗观察收到满意效果。
胆囊息肉会不会影响怀孕
胆囊息肉会不会影响怀孕?专家提出,胆囊息肉对怀孕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胆囊息肉有恶变的可能,特别是当它增大的比较快或者有症状的情况下,所以你的胆囊息肉应该定期观察。如果息肉比较大的话,建议妊娠结束后接受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究竟会不会传染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说到疾病的传染性,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到感冒、霍乱、肺结核等一系列的传染病,但是如果说胆囊息肉也会“传染”,您相信吗?这是真是假呢?知名胆病专家带您一辨真伪。
胆囊息肉要怎么自愈
很多人都会提这个问题,胆囊息肉能否自愈,回答呢是不太可能,那么胆囊息肉,从他的分类我们可以分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等,那么后两者其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而且呢,腺瘤性息肉有发生潜在恶变的风险,所以呢,如果是影像学检查,怀疑为腺瘤性息肉其不可能自愈,而需要外科手术进行干预。胆固醇性的息肉往往是和我们的饮食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那么对于肥胖人群,特别是经常不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人群,我们建议呢,要进行改善,包括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改善饮食结构,那么,对于胆囊息肉的生长还是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语音时长 01:43

2020-02-21

66169次收听

02:58
胆囊息肉的原因有哪些
胆囊息肉是胆囊最常见的一个良性疾病原因有很多种,不同的原因也导致息肉的不同的性质。其中最常见的叫胆固醇引起的息肉,就是胆汁里面的小的结晶引起的腹壁的结晶体。还有粘膜的异常增生,向腔内突出,叫增生性的息肉。还有一种是胆囊的腺肌症,主要是胆汁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对胆囊局部的慢性的刺激引起的慢性的局部的增生。所以针对不同的原因,胆囊息肉也会分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类型针对它的治疗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胆囊息肉的病因还和细菌的感染有关系,反复的胆囊炎发作也会引起胆囊内膜的炎性的刺激,常常表现为单个较大的息肉,蒂比较细,增生的比较缓慢。
02:53
胆囊息肉的饮食注意事项
胆囊息肉是常见的胆囊的良性疾病之一,胆囊息肉的原因,有一条就是胆汁刺激胆囊内膜引起的慢性炎症的刺激。这种息肉叫炎性息肉,也是胆囊息肉里面比较常见的一种原因。为了预防这种息肉不断的长大,平时饮食应该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切忌暴饮暴食,尤其是高脂肪含量的食物,比如油炸的食物,避免刺激胆囊息肉不断的生长。另外一定要早上要养成吃早餐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胆汁经过一晚上的代谢以后,在胆囊里是高度浓缩的状态,正常时间吃早餐以后,整体会把浓缩的胆汁排到肠道里去,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减少。如果不吃早餐,高浓度的胆汁在胆囊里经过一夜的浓缩以后,对胆囊内膜的刺激就会加大,促进胆囊息肉的继续长大。
03:05
胆囊息肉预后如何
胆囊息肉根据它的大小不一样,治疗方法不一样,预后也是不一样的。极个别的胆囊息肉超过一公分,生长比较快,或者在超声检查时血流比较丰富,有恶变的风险,需要手术来切除。最好做完整的胆囊和息肉的切除,把胆囊切除以后息肉没有生存的根本,能够得到彻底的治愈。如果息肉比较小比较多,可以继续观察,口服熊去氧胆酸,急性炎症的患者可以加一点消炎利胆片,减轻胆囊息肉的症状,需要长期随访,每半年或者每三个月需要超声来看看这息肉有没有继续长大,有没有继续变多。绝大部分胆囊息肉都是良性疾病,不会影响生命。
胆囊息肉的症状
胆囊息肉症状:胆囊息肉实际上是胆固醇性的结晶贴附在胆囊壁上,形成那种息肉是比较多的。一般胆囊息肉是多发性的,超声报告提示多发性的息肉样变;随着时间的延长,它可能会逐渐增大。但是有的病人是腺瘤性息肉或者慢性炎症导致的炎性息肉,就不太好鉴别的这种息肉样变。如果合并有慢性胆囊炎,它可能会表现为吃饭后上腹胀痛、隐痛,或者不规律性的右上腹不适;有的病人也不觉得疼,但是他会经常呕吐;有的这种胆囊炎还会有右肩背部的放射性疼痛。所以,有的患者症状并不是很典型。病人经常表现为胃部不适,即剑突下的疼痛,没有特别典型的症状。如果合并胆囊息肉样变,又有比较明显的症状,随着复查动态观察,息肉在不断增大,一般建议病人进行积极的药物或者必要的时候进行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1:51

2019-01-14

62471次收听

03:10
胆囊小的原因
胆囊缩小是因为先天性胆囊、胆囊慢性炎症而引起。胆囊缩小由不同原因导致,先天性胆囊,发育小,胆囊先天性缺如。胆囊慢性炎症导致胆囊萎缩,合并胆囊结石,从影像上、超声、ct或核磁能看到胆囊的整体缩小。胆囊壁厚,胆囊腔小,充满型结石,胆囊萎缩,没有功能,建议进行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确诊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需要做B超,就可以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但是要真正的鉴别它是胆固醇性的息肉或者说是真正的胆囊息肉的时候,往往需要做超声造影的检查。因为胆固醇性的息肉,它实际上是胆固醇的结晶,往往不含有血管。在超声造影下面可以看到它没有血流。真正的胆囊息肉这些病变,是从粘膜上增生的一些结节,往往有血流。通过超声造影可以很明确地看到,这个病变有没有血流。如果病变有血流,强烈建议手术。如果病变没有血流,它是胆固醇性息肉的可能性就非常大,这个倒是可以观察。但是如果有血流,就需要尽快手术。
语音时长 01:10

2018-09-07

61809次收听

胆囊息肉样病变手术前注意什么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人,手术前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事项。因为现在胆囊切除术是一个非常常规,非常普遍的一个手术。在很多的三甲医院,已经是列入移植手术的范畴。这些病人并不需要住院。实际上就是在门诊完成一些术前检查,手术当日到医院,做完手术。有的医院观察一晚上,有的医院可能上午做完手术,晚上就可以回家休息。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对于一些高龄的病人,可能还需要谨慎一些。对于青壮年的病人,实际上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事项。
语音时长 00:59

2018-09-07

54430次收听

胆囊息肉样病变怎么预防
预防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病人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实际上是胆固醇结晶。这一部分病人,建议一定要吃早点。经过一天晚上的进食,胆囊里面充满了胆汁,而且浓度比较高。通过吃早点以后,胆囊一收缩,把胆汁排到肠道里面去,胆囊再接收新的胆汁,这个时候它存留或者浓缩的时间不会太长,就可以减少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的发生。还有真正的胆囊息肉的这部分病人,实际上不可预防,但是它占的比例非常小。
语音时长 01:00

2018-09-07

56709次收听

02:15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原因
胆囊息肉样病变绝大多数是胆固醇的结晶。胆固醇的结晶形成原因是胆汁里面胆固醇、胆酸和胆盐的比例失调,而出现沉积。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磷脂浓度比例和造成胆汁淤积的原因都能导致结晶形成。如某些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术后、溶血性贫血等。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及西北地区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发病率相对较高。绝大多数引起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原因,还是和饮食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