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慢性胆囊炎有可能会引发胆囊息肉

发布时间:2022-07-252564次浏览

摘要:患者于入院前1年体检发现胆囊息肉,近几天出现右上腹不适伴隐痛于是来我院就诊。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超声等进行检查后明确诊断为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予注射用泮托拉唑等药物治疗,治疗好转后出院。

【基本信息】女、55岁

【疾病类型】胆囊息肉

【就诊医院】铜陵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10月

【治疗方案】针对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酸,防止胃酸分泌过多,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乳果糖口服溶液润肠通便,予电解质制剂进行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予维生素B6及维生素C、能量合剂补充所需要的基本能量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3个月后复诊

【治疗效果】患者右上腹不适消失,无恶心厌油腻的情况,治疗好转。

一、初次面诊

在秋天我接诊了一名老年女性患者。经过耐心的询问患者告诉我,1年前患者在体检时发现有胆囊息肉,但由于对她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影响,食欲良好,进食量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腹胀、反酸、嗳气等情况,也没有恶心、呕吐、呕血等症状,身上皮肤颜色也没什么变化,于是她便没有注意,由于她不注意日常饮食习惯,经常吃鸡蛋、肥肉等高胆固醇的食物,最近患者开始出现右上腹不适,隐隐作痛,同时出现了厌油腻的情况,一吃油大的食物就会恶心;逐渐出现了消化不良,吃了东西感觉迟迟没有消化,胃胀的难受,患者担心加重,于是来医院就诊。患者家属还告诉我,因为患者爱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之前她就确诊了慢性胆囊炎,而且她平时也不忌口,药也没有按时服用;长期的慢性炎症会刺激胆囊壁的黏膜组织增生,进而突出形成息肉,同时,由于本身就有慢性胆囊炎,还在高胆固醇饮食,加重肝胆负担,使得多余胆固醇在胆囊壁沉淀,也会促进息肉。于是我让患者完善超声提示胆囊息肉,结合患者症状,我告诉患者暂时考虑是胆囊息肉,需要住院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家属及患者同意并住院。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完善体格检查,提示:皮肤黏膜黄染,右上腹肌稍紧张,右上腹压痛,余未见明显异常。结合患者右上腹痛等症状及既往史考虑是胆囊息肉,但是也并不能排除胆囊肿瘤及胆囊腺肌症导致的;结合患者症状经过1年肿物没有明显变化,也没有侵犯远隔器官,暂时不考虑恶性肿瘤;患者彩超提示息肉0.8*0.5cm,偏小,且完善腹部强化CT:胆囊息肉,排除胆囊腺肌症;结合门诊超声:胆囊息肉,白细胞、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至此可以明确诊断为胆囊息肉。结合诊断结果及患者的体征,我们制定了治疗方案,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以药物治疗为主,随后将病情及治疗方案告知患者及家属,家属认可准备进行治疗。针对胆囊息肉在全麻下行腔镜下保胆息肉切除术,术后予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抗感染,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抑酸,防止胃酸分泌过多,熊去氧胆酸胶囊利胆,乳果糖口服溶液润肠通便,予电解质制剂进行补液防止电解质紊乱,予维生素B6及维生素C、能量合剂补充所需要的基本能量进行治疗。

图1:专科查体报告单

图2:超声:胆囊息肉,脂肪肝

三、治疗效果

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常规换药。患者至住院治疗7天时,我告诉患者家属,患者右上腹不适感消失,查体显示腹部无压痛,复查白细胞、炎症指标均降至正常范围,腹部切口愈合良好,可以出院,于是患者住院治疗7天后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家后患者继续口服熊去氧胆酸胶囊3月后复诊。3月后复诊,患者无不适症状,复查超声提示未见息肉,治疗好转。

四、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好转出院,家属及患者内心十分开心,同时家属及患者内心十分关心出院后自己需要注意什么,因此患者家属出院时让我给写一些日常生活上的需要注意的地方:

1、生活方面:注意要保持乐观心态,要保障充足的睡眠,适当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按时吃药,遵医嘱按时来医院进行复查,定期复诊。

2、饮食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低胆固醇饮食原则,尽可能少食油,可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干豆类及其制品;忌辛辣刺激,戒烟戒酒。

五、个人感悟

胆囊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突起或隆起性的病变,初始没有典型症状,一般多在体检时超声检查出来,有临床症状或恶变倾向的息肉必须手术治疗。对于患者来说,这类疾病并不易察觉,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的重要措施。

经过这次治疗,患者和患者的家属也明白了对于患者来说日常生活管理的重要性,同时要注意低胆固醇饮食,防止胆固醇摄入过多加重肝脏代谢、清理负担,诱发本病。

相关推荐

胆囊息肉传染不传染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那么,胆囊息肉传染不传染呢?
胆囊息肉的护理都有哪些呢?
胆囊息肉的护理都有哪些呢?胆囊息肉虽然是危害到人生命的一种恶疾,但是及时预防或是及时治疗的话,胆囊息肉就不是那么可怕的,那么治疗后,应该如何护理呢?针对这个问题,就请专家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胆囊息肉的护理。胆囊息肉的护理都有:1、宜多食各种
胆囊息肉会不会传染给人
胆囊息肉不会传染。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又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几乎全是恶性肿瘤性病变,故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胆囊息肉有哪些后遗症
胆囊息肉如果没有进行胆囊切除手术,一般不会出现后遗症;如果做胆囊切除手术,术后期护理不当,可能消化不良、胆漏、腹膜炎等后遗症。
不健康的饮食可能会导致胆囊息肉吗
很多病人询问,不健康的饮食跟胆囊息肉会不会有因果关系?这个回答的一定是肯定的,虽然说胆囊息肉的成因有很多,包括基因的因素、遗传的因素,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去追溯的,但是虽然没有任何一个病因可以说作为一个主导的因素,但是从胆囊息肉的成分来看,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说,胆囊息肉跟我们的高脂饮食也是有一定关系的。胆囊息肉的成分85%是来自于胆固醇,所以胆固醇息肉是胆囊息肉里面最多见的一种。胆固醇是如何进入胆囊的?那么肯定是来自于我们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果我们摄入大量的高脂饮食,肝脏的胆固醇就会形成得比较多。胆汁里面含有大量的胆固醇的成分,在胆囊中进行胆汁储存的时候,这些胆固醇就会形成过饱和,形成析出、沉积,或者说在胆囊壁上就会形成结晶,有可能就会形成胆固醇的这种息肉。那么在我们不规律的饮食的情况下,比方说我们该吃早点了,但这时候我们没有去进行早点的摄入,就会造成胆汁没有定期地进行排空,就会造成大量的胆固醇的沉积,没有进行清洗,也会造成胆囊息肉或者胆固醇样的结石的产生。所以规律的饮食和减少高脂饮食对胆囊息肉的发生一定是会有作用的。
语音时长 01:54

2020-05-15

58828次收听

03:04
胆囊息肉1mm吃药能好吗
临床中,一毫米息肉发现较少,多为二、三毫米以上。对于一毫米息肉,多数情况不做特殊诊断,也没有特效方法能治疗或控制它的生长。但是,胆囊息肉跟高脂饮食密切相关,比如说吃的油脂或者肉类过多,由于胆囊息肉的成分大部分是胆固醇,那么就容易造成胆囊息肉的发生,所以首先要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其次,要进行体育锻炼,还要规范生活饮食习惯,按时吃早饭,晚饭不过晚等。这样可以缓解息肉的生长速度,另外,可以适当服用中药,如金胆片、消炎利胆片,改善胆汁成分。
肋骨下边疼怎么回事
如果病人出现了肋骨下边疼痛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主要看是肋骨右下方还是左下方疼痛。如果是右下方疼痛,多是由于肝脏、胆囊部位的疾病所引发的,因为右侧肋骨下方主要是肝脏和胆囊,比如说有胆囊炎、胆囊息肉、胆囊结石,或者是有肝囊肿,肝部的的肿瘤以及肝炎等疾病所导致的。如果是左下方疼痛,多是由于胃部的疾病,比如说胃炎,胃溃疡,胃部肿瘤,以及有胰腺或者是脾脏部位的疾病所导致的。还有就是出现了肋骨下方外伤或者有劳损以后引发第十一、十二肋软骨炎情况,也会有肋骨下方疼痛。所以在出现疼痛以后一定要及时的就诊,主要看是什么原因引发的疼痛,并且针对病因治疗来缓解疼痛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26

2020-03-19

58742次收听

胆囊息肉吃药可以消除吗
大多数的胆囊息肉对药物治疗没有太多的反应,只有极少数的胆固醇性的息肉,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溶解胆固醇增加胆汁当中胆汁酸盐的比例的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息肉缩小,甚至有可能让其消失,那么,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来讲,如果息肉大小比较稳定。通过定期检查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无需药物治疗,只是在饮食当中和生活习惯,要注意减少脂肪的摄入,保证饮食结构合理,一日三餐定时,那么对于腺瘤性息肉这样有潜在癌变风险的胆囊息肉,药物治疗对其没有任何作用,我们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及生长速度,内部是否有血流基底是否宽,是否发生癌变的风险,那么一旦具有上述特征的胆囊息肉,则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语音时长 02:05

2020-02-21

59917次收听

胆囊息肉吃什么药
胆囊息肉可以口服抗炎的药物,比如头孢羟氨苄片,或者青霉素V钾片等。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状生长的所有非结石性病变总称。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可分三个时期即:活跃增长期、相对稳定期、吸收消散期。大部分胆囊息肉患者无不适的症状,极少数患者可以出现类似慢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胆囊息肉可以出现癌变的情况,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大大提高。胆囊息肉小的情况下是需要定期观察,可以吃点清热解毒的药物:胆石通胶囊,消炎利胆片。其次可以吃点中药调理治疗,例如:鱼腥草、栀子、玉米须、蒲公英等等,具有清理胆囊毒素的作用。在饮食上需要注意: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如胡萝卜、番茄等;增加食品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以保证热量需要和利于肝糖原的生成;减少纤维素含量,少渣饮食还可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增加进餐次数,以刺激胆汁分泌,减少胆囊中胆汁淤滞浓缩。
语音时长 01:41

2019-12-27

55223次收听

02:53
胆囊息肉可以自愈吗
绝大多数胆囊息肉不能自愈。胆囊息肉是指胆囊腔内生长的息肉样组织,一般都建议病人做定期的随访观察,因为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治疗跟其直径有明确关系。直径小于一公分以下的息肉,只需要定期的体检就可以。而直径已经超过一公分的息肉,一般建议做外科手术。超过一公分的息肉,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胆囊癌,而胆囊息肉发展成胆囊癌的过程没有任何症状,等有症状的时侯再就诊,绝大多数患者就已经处于晚期。胆囊癌本身的恶性程度非常高,所以绝大多数胆囊息肉没有自愈的可能。
胆息肉严重吗
胆息肉是否严重具体需要看息肉类别,如果是息肉组织较小,一般属于良性。但当息肉体积较大时,就会有较大危害性,不仅会诱发胆囊炎症,而且会损伤到肝脏功能,出现轻度黄疸症状。另外,该疾病还具有发生恶变可能性,可能会患上胆囊癌。
胆囊息肉容易复发吗
胆囊息肉比较容易复发。胆囊息肉在经过药物治疗后息肉消失即可痊愈,但在停药后过一段时间有概率出现息肉复发。如果经过手术,做了保胆取石,这种息肉取出以后,如果不进行药物的配合进行干预,术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所以一定要在术后进行定期的随访。
语音时长 01:16

2018-09-07

57885次收听

01:47
胆囊息肉是怎么回事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可以包括肿瘤性息肉,以及非肿瘤性息肉,因为在临床上和影像学的检查方面,很难明确胆囊息肉的性质。因此,胆囊息肉又可以称为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而且,胆囊息肉可以区分为真性息肉,以及假性息肉。在一般情况下,胆囊息肉中的真性息肉,都是属于单发息肉,真性息肉和胆囊壁会出现一个蒂,是属于一种发病率相对比较少的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这种腺瘤性息肉长大以后,可能就会出现恶变的倾向。在临床上,有更多的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是属于息肉样变。对于出现这种息肉样变的患者来说,随着它的生长,有的就会形成胆囊结石,对于这种息肉,也可以叫做早期的胆囊结石。
01:49
胆囊息肉原因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类病变的总称。引起胆囊息肉出现的原因,较为复杂。胆囊息肉的发生,可能是与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以及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一般情况下,导致胆囊息肉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取决于息肉的成分。如果患者是真性息肉,比如腺瘤性息肉,就是胆囊内出现腺瘤,息肉就会慢慢长大。这样的胆囊息肉,就会有发生恶变的倾向,而且没有明确的原因导致。炎性息肉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胆囊反复发炎,或者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炎症加重,而形成炎性息肉。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可能会逐渐发展成胆囊腺肌症,甚至是发生癌变的情况。而息肉样变的出现,则主要是由于胆囊内胆汁的胆固醇成分析出,从而导致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01:46
胆囊息肉会复发吗
对于患有胆囊息肉的病人来说,如果是在用药物进行治疗以后,很小的息肉消失,患者痊愈,但是在停药以后过一段时间,有可能会出现息肉复发的现象。因为药物会帮助胆汁的代谢,能够使得很小的胆固醇结晶,出现慢慢消退的情况。如果患者停药,病人自身的胆汁代谢,可能就又会恢复到原先的状态。所以,很可能会出现息肉复发的情况。如果胆囊息肉的患者,是做完手术以后,也就是进行保胆取石的手术治疗,这种息肉,在取出来以后,术后的复发率也是非常高,如果不进行一些药物的配合治疗,来进行干预,患者的胆囊息肉,就会非常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所以,患有息肉的病人,一定要在做完手术以后,进行定期的随访,并且,患者一定要做好定期的复查,以免出现复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