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鹅口疮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办
小儿鹅口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局部用药、调整饮食、增强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等方式治疗。鹅口疮通常与免疫力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口腔卫生不良、母婴传播、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1、免疫力低下
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受到白色念珠菌侵袭。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乳白色斑块,可能伴随轻微疼痛。建议家长加强孩子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睡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等免疫调节剂。
2、长期使用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会破坏口腔正常菌群平衡,导致真菌过度繁殖。患儿口腔内可能出现凝乳状伪膜,擦除后可见充血创面。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同时配合使用制霉菌素混悬液局部涂抹。
3、口腔卫生不良
奶瓶、奶嘴消毒不彻底或哺乳后未清洁口腔,易滋生真菌。可见舌面、颊黏膜散在白色絮状物。家长需用碳酸氢钠溶液每日清洁患儿口腔,所有喂养器具需煮沸消毒。
4、母婴传播
母亲阴道念珠菌感染可能通过产道传染给新生儿。表现为出生后1周内口腔出现雪片样白膜。孕产妇需及时治疗阴道炎,新生儿可预防性使用克霉唑口腔药膜。
5、营养不良
维生素B族和铁元素缺乏会降低口腔黏膜抵抗力。患儿可能同时存在食欲减退、生长迟缓等症状。应补充含铁米粉、动物肝脏等辅食,必要时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
日常护理中需注意保持患儿双手清洁,避免抓挠口腔病灶。哺乳期母亲应勤换内衣,每次喂奶前后清洁乳头。饮食宜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蔬菜泥等,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症状持续3天无改善或伴随发热、拒食等情况时,应及时到儿科或口腔科就诊。恢复期间可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食品,帮助重建口腔菌群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