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息肉怎么自查

肛肠科编辑 医颗葡萄
0次浏览

关键词: #肛门 #息肉

肛门息肉可通过观察排便异常、触摸肛周肿块、检查便血情况、注意疼痛不适感、借助镜子辅助检查等方式自查。肛门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异常、肛门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肛门坠胀感、排便困难、黏液便、息肉脱出等症状。

1、观察排便异常

排便习惯改变是肛门息肉常见表现,如突然出现便秘或腹泻交替、排便不尽感、粪便变细等情况需警惕。排便时若发现粪便表面附着鲜红色血液或黏液,可能与息肉表面糜烂出血有关。建议记录排便频率和性状变化,避免长期用力排便加重病情。

2、触摸肛周肿块

清洁双手后可采用侧卧位自行触诊,食指戴指套涂抹润滑剂后缓慢进入肛管,在齿状线附近可触及柔软肿物。低位带蒂息肉可能在肛门口触及花生米大小肿物,按压无痛但可能伴随少量出血。触摸到异常肿块时不要用力拉扯,防止息肉蒂部断裂出血。

3、检查便血情况

便血是肛门息肉典型症状,需区分血液颜色和出血方式。息肉出血多为鲜红色血液覆盖粪便表面,与痔疮喷溅状出血不同,与肠道肿瘤的暗红色血便也有差异。可观察厕纸染血情况,若每次排便都出现少量鲜血,应提高警惕。

4、注意疼痛不适感

体积较大的肛门息肉可能引起肛门坠胀或排便时牵拉痛,尤其排便后出现持续半小时以上的隐痛需注意。息肉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肛门灼热感,伴随肛门分泌物增多。但多数小息肉无疼痛症状,容易延误发现。

5、借助镜子辅助检查

使用小镜子配合手电筒可观察肛门口情况,低位息肉可见黏膜表面光滑的粉红色赘生物。检查时保持膝盖贴近胸部的跪姿,充分暴露肛周。若发现肛管内有紫红色桑葚样肿物或菜花样新生物,可能提示息肉体积较大或存在恶变风险。

自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到消化内科或肛肠外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肛门指诊、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日常应保持膳食纤维摄入,每天饮水超过1500毫升,避免久坐和辛辣刺激饮食。排便后建议用温水清洗肛门,避免使用粗糙厕纸摩擦。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有家族史者更需提高检查频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