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时疼怎么回事
小便时疼痛可能由尿路感染、尿道结石、前列腺炎、尿道损伤、性传播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排石治疗、消炎治疗、损伤修复、针对性治疗等方式缓解。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细菌侵入泌尿系统引起的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等。典型症状为排尿灼痛、尿频尿急,可能伴随下腹部坠胀感。治疗需遵医嘱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建议每日饮水超过2000毫升以冲刷尿道。
2、尿道结石
尿道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黏膜引发锐痛,疼痛常向会阴部放射,可能出现排尿中断或血尿。确诊后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取石术处理,较小结石可服用排石颗粒配合多跳跃运动促进排出。
3、前列腺炎
中青年男性多见,表现为排尿末刺痛、会阴部胀痛,可能伴随发热。慢性病例可选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急性发作需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日常应避免久坐和辛辣饮食。
4、尿道损伤
导尿操作或外力撞击可能导致尿道黏膜破损,出现排尿刀割样疼痛伴肉眼血尿。轻度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休息恢复,严重断裂需尿道吻合术。恢复期须禁止性生活。
5、性传播疾病
淋球菌性尿道炎表现为排尿剧痛伴黄色脓性分泌物,需肌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非淋菌性尿道炎可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配偶需同步治疗。治疗期间所有贴身衣物应煮沸消毒。
出现排尿疼痛应记录症状特点与持续时间,避免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病情。建议穿着纯棉内裤并每日更换,性活动前后注意清洁,饮食减少咖啡因及酒精摄入。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血尿等情况,须立即至泌尿外科就诊。老年患者及孕妇出现该症状时尤需重视,可能提示更严重的泌尿系统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