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有肾缺血、肾毒性药物、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尿路梗阻等。
1、肾缺血
肾缺血是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多由严重脱水、大出血、休克等导致肾脏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肾缺血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肌酐升高等。治疗需及时补液、纠正休克,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2、肾毒性药物
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造影剂等具有肾毒性,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少尿、血尿、蛋白尿等。治疗需立即停用肾毒性药物,并给予水化治疗促进药物排泄。
3、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可由链球菌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使用青霉素治疗链球菌感染,严重者需进行血浆置换。
4、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多由药物过敏、感染等引起,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等过敏症状,伴有肾功能急剧恶化。治疗需停用致敏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控制炎症反应。
5、尿路梗阻
尿路梗阻如肾结石、肿瘤压迫等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引起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表现为突发无尿、腰痛等。治疗需解除梗阻,如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必要时进行肾造瘘引流尿液。
预防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需注意避免脱水、合理使用药物、控制感染等。日常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出现少尿、水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饮食上应限制高盐、高蛋白食物,减轻肾脏负担。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早期发现异常并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