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听诊区位置
心脏听诊区主要包括主动脉瓣听诊区、肺动脉瓣听诊区、二尖瓣听诊区、三尖瓣听诊区及Erb区五个标准位置,用于评估心脏各瓣膜活动及血流状态。
1、主动脉瓣听诊区
位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主要听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产生的杂音。该区域异常可能提示主动脉瓣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畸形。听诊时需注意杂音出现时期及性质,常伴随心悸、晕厥等症状。
2、肺动脉瓣听诊区
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重点评估肺动脉瓣功能。肺动脉高压或狭窄时可闻及喷射性杂音,常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或法洛四联症。听诊需结合呼吸变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发绀。
3、二尖瓣听诊区
心尖搏动处即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是二尖瓣听诊核心区域。二尖瓣狭窄特征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在此最清晰,可能伴有劳力性呼吸困难。风湿热病史患者需重点检查该区域。
4、三尖瓣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四五肋间为三尖瓣听诊范围,右心功能不全时可能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三尖瓣反流患者常见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体循环淤血表现。
5、Erb听诊区
胸骨左缘第三肋间为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共同听诊区,又称Erb区。该位置可同时捕捉两类瓣膜异常,动脉导管未闭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在此处显著。听诊时需注意杂音传导方向。
心脏听诊需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听诊器膜型胸件更适合高频杂音采集。检查应按解剖顺序系统完成,结合触诊、叩诊结果综合判断。日常应注意控制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完善心脏超声等进一步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