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忌口的食物有哪些
与肺结核患者交谈时需保持1米以上距离、佩戴口罩、避免长时间密闭空间接触,同时注意自身免疫力维护。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规范防护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日常交流中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开放环境,减少面对面直接对话时间。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需立即背对他人并用肘部遮挡口鼻,健康人群接触后及时用肥皂水洗手。肺结核活动期患者痰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结核分枝杆菌,交谈时飞沫传播风险较高,建议患者治疗2-3周后再恢复密切社交。免疫力低下人群包括婴幼儿、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需特别注意防护,必要时可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筛查。
若必须与未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共处,建议佩戴N95级别防护口罩。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接触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时,除标准防护外还需进行环境消毒,紫外线空气消毒可有效杀灭悬浮菌。肺结核患者居住场所应保持每日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患者使用过的餐具需煮沸消毒。密切接触者若出现持续咳嗽、低热、盗汗等症状,应及时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排查。
肺结核患者规范服药2-3周后传染性通常明显降低,但全程治疗需6-9个月。保持良好通风环境、加强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接触后不必过度恐慌,但需持续观察自身健康状况2-3个月。所有防护措施实施同时,应注意避免对患者造成歧视或心理伤害,结核病可防可治,规范治疗的患者社会活动不应受到过度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