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分泌性中耳炎怎么办
少儿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遵医嘱使用药物、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术、腺样体切除术等方式治疗。少儿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清洁
保持耳部清洁有助于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感染概率。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洁儿童外耳道,避免使用棉签深入耳道。若耳道有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球轻轻擦拭。清洁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鼓膜。同时需保持鼻腔通畅,减少擤鼻涕次数,防止逆行感染。
2、遵医嘱使用药物
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可缓解鼻黏膜肿胀,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桉柠蒎肠溶软胶囊能稀释分泌物,促进中耳积液排出。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合并中耳炎的情况。
3、鼓膜穿刺抽液
鼓膜穿刺抽液适用于积液较多且持续不消退的情况。医生在局麻下用细针穿刺鼓膜,抽出中耳腔内积液。该操作可迅速缓解耳闷胀感,改善听力。术后需避免耳道进水,防止感染。多数患儿穿刺后积液可逐渐减少,少数需重复穿刺。
4、鼓膜置管术
鼓膜置管术用于反复发作或积液黏稠的患儿。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在鼓膜上放置通气管,平衡中耳内外压力,促进积液引流。置管后需定期复查,通气管通常保留6-12个月后自行脱落。术后避免游泳或剧烈运动,防止通气管移位。
5、腺样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适用于腺样体肥大压迫咽鼓管口的患儿。手术切除肥大的腺样体组织,解除对咽鼓管的阻塞。术后需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进食温凉流质食物。腺样体切除后多数患儿中耳炎症状明显改善,少数可能需结合其他治疗。
家长应督促患儿避免用力擤鼻涕,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饮食宜清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增强免疫力。若患儿出现发热、耳痛加剧或听力明显下降,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听力,监测中耳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