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感染怎么治疗
湿疹感染可通过外用抗生素软膏、口服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药膏、免疫调节剂、湿敷疗法等方式治疗。湿疹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继发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受损、过敏反应、免疫异常、搔抓刺激等原因引起。
1、外用抗生素软膏
湿疹合并细菌感染时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致病菌,表现为渗出液增多、黄色结痂。用药前需清洁患处,避免与眼周黏膜接触。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莫匹罗星软膏。
2、口服抗组胺药
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可缓解瘙痒导致的搔抓行为。过敏反应会加重皮肤炎症,伴随风团样皮疹。服药期间可能出现嗜睡副作用,从事高空作业者慎用。不建议与酮康唑等CYP3A4抑制剂联用。
3、糖皮质激素药膏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适用于急性期红肿渗出。免疫异常会导致Th2细胞因子过度分泌,形成鳞屑性斑块。面部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婴幼儿选用弱效制剂。长期使用可能引起皮肤萎缩。
4、免疫调节剂
他克莫司软膏适合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时经皮失水增加,表现为干燥脱屑。用药初期可能出现灼热感,需避光保存。不推荐用于2岁以下儿童。
5、湿敷疗法
3%硼酸溶液冷湿敷可减轻渗出性皮损。搔抓刺激会导致苔藓样变,形成慢性顽固病灶。每次湿敷15分钟,每日2次,渗出减少后停用。皮肤破溃面积过大时禁用。
湿疹感染期间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热水烫洗和肥皂清洁。饮食宜清淡,限制海鲜、辛辣食物摄入。保持环境湿度在50%左右,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摄氏度。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或皮损持续扩大超过3天未缓解,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恢复期可使用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修复皮肤屏障,每日涂抹至少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