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要长期服药吗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以控制血压稳定,减少并发症风险。血压控制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干预,具体用药方案应由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多数情况下无法彻底治愈,但可通过药物有效控制。降压药物能够帮助维持血管弹性,减少心脏负担,预防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常用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这些药物需每日定时服用以保持血药浓度稳定。擅自停药可能导致血压反弹,甚至诱发高血压危象。部分患者经过长期规律用药和生活方式改善后,可能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减少药量,但完全停药需严格评估。
少数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原发疾病治愈后可能无需长期服药。例如肾上腺肿瘤引起的高血压在手术切除肿瘤后血压可恢复正常。妊娠期高血压在分娩后多数会自行缓解。这类特殊情况需由医生通过全面检查确认病因,再决定是否调整用药方案。无论何种情况,患者均不可自行判断停药时机。
高血压患者除遵医嘱服药外,需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增加全谷物和新鲜蔬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压骤升。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每年进行心脏超声和眼底检查。出现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异常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家属应学习急救知识,备好硝酸甘油等应急药物,共同参与患者的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