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应该怎么护理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调整喂养、光照护理、观察症状、皮肤保湿、就医评估等方式护理。新生儿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母乳喂养不足、感染、溶血性疾病、遗传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调整喂养
增加母乳喂养频率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每日喂养8-12次。若母乳不足可补充配方奶,每次喂养量以新生儿自然饱腹感为宜。喂养后轻拍背部帮助排气,减少腹胀对肝脏代谢的影响。
2、光照护理
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自然光照射,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柔和阳光,每日1-2次,每次10-15分钟。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避免紫外线损伤。光照时保持室温26-28℃,防止受凉。
3、观察症状
每日在自然光下观察皮肤黄染范围,记录从面部向下蔓延情况。注意有无嗜睡、拒奶、哭声尖直等神经系统症状。监测大便颜色,陶土样便可能提示胆汁淤积。发现异常需立即就医。
4、皮肤保湿
使用无香料婴儿专用润肤乳轻柔涂抹,避免用力摩擦加重红细胞破坏。选择棉质透气衣物,减少皮肤刺激。洗澡水温控制在37-38℃,时间不超过5分钟,防止皮肤干燥加剧黄疸视觉判断误差。
5、就医评估
当黄疸进展至四肢或手足心、血清胆红素超过256μmol/L时需医疗干预。医生可能建议蓝光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换血疗法。溶血性黄疸需查明RH/ABO血型不合等原因,遗传代谢异常需进行基因检测。
护理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温湿度。避免使用茵栀黄等中成药自行退黄,禁止日光浴暴晒。记录每日黄疸变化、喂养量及大小便情况,复诊时提供给医生参考。母乳喂养母亲应保证充足营养摄入,暂停进食可能加重黄疸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等。若黄疸持续2周未消退或退而复现,需排除胆道闭锁等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