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和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北芪和黄芪是同一植物的不同名称,均指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等症状。
1、补气健脾
北芪和黄芪含黄芪多糖、黄芪皂苷等成分,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脾虚症状。对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引起的气虚证候,可配伍白术、党参等药物使用。常见剂型有黄芪颗粒、黄芪注射液等。
2、升阳举陷
该药材通过补益中气改善脏器下垂,适用于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中气下陷证。临床常与升麻、柴胡配伍,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现代研究显示其能增强平滑肌张力,相关制剂包括黄芪建中汤颗粒、补中益气丸等。
3、固表止汗
对于表虚不固导致的自汗、盗汗,北芪能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异常汗出。常与浮小麦、麻黄根同用,如玉屏风散含黄芪可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中成药有玉屏风颗粒、虚汗停颗粒等。
4、利水消肿
黄芪通过增强肾脏血流发挥利尿作用,适用于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引起的水肿。常与茯苓、泽泻配伍,如防己黄芪汤。现代制剂包括黄芪防己汤颗粒、肾炎康复片等,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慎用。
5、托毒生肌
该药材能促进创面愈合,用于久溃不敛的疮疡。外科常用黄芪配伍当归、金银花治疗糖尿病足等慢性溃疡,代表方剂有托里消毒散。相关外用制剂包括生肌玉红膏、京万红软膏等。
使用北芪和黄芪时需辨证施治,阴虚阳亢者慎用。日常可配伍枸杞、红枣等药食同源食材煲汤,但不宜与萝卜同食以免降低药效。出现口干咽痛等上火症状时应减量,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服药期间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变化,配合适量运动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