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骨折后如何护理
腿骨折后可通过固定制动、疼痛管理、伤口护理、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等方式护理。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暴力撞击等因素引起。
1、固定制动
使用石膏或支具固定骨折部位是基础护理措施,可防止断端移位。固定期间需避免患肢负重,卧床时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肿胀。若固定物出现松动、压迫皮肤或异常疼痛,需及时就医调整。
2、疼痛管理
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冰敷患处每次15-20分钟可辅助镇痛。避免擅自增加药量,若出现持续剧痛或麻木需排除血管神经损伤。
3、伤口护理
开放性骨折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覆盖无菌敷料。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必要时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保持患处干燥,洗澡时用防水敷料保护。
4、营养支持
增加牛奶、鱼肉等高钙高蛋白食物摄入,补充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适量食用西蓝花、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避免饮酒及高盐饮食影响钙质吸收。
5、康复训练
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踝泵运动、直腿抬高等被动活动,后期加入抗阻训练恢复肌力。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或电刺激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痛为度,分次进行避免疲劳。
骨折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进度,保持均衡饮食并控制体重减轻骨骼负担。康复阶段可辅以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跳跃或剧烈跑动。夜间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长期卧床者需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若出现患肢肤色发紫、温度异常或感觉减退,应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