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炎为什么要活检
直肠炎患者进行活检主要是为了明确炎症性质、排除肿瘤或癌前病变。活检能帮助医生判断直肠炎的具体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特殊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直肠炎活检的核心价值在于病理诊断。通过内镜下钳取少量黏膜组织,病理科医生可以观察到细胞形态、炎症浸润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异型增生。常见的活检指征包括长期不愈的直肠炎、便血原因不明、内镜下发现异常增生灶或溃疡。对于溃疡性直肠炎患者,定期活检还能监测癌变风险。活检过程通常在结肠镜检查时同步完成,创伤小且安全性高。
某些特殊类型的直肠炎必须依赖活检确诊。例如显微镜下结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直肠炎等疾病,临床表现与普通直肠炎相似,但病理特征具有特异性。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诊断也需要结合活检结果。对于免疫抑制患者出现的直肠炎,活检能鉴别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机会性感染。当直肠黏膜出现假性息肉、狭窄等病变时,活检可评估是否存在肿瘤性改变。
直肠炎患者活检后应注意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观察是否有持续性出血或剧烈腹痛。饮食上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1-2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纤维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压迫直肠区域。若出现发热、大量便血或排便困难需及时就医。日常管理中需遵医嘱定期复查,慢性直肠炎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肠镜并配合活检监测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