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贫血怎么办
婴幼儿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预防感染等方式改善。婴幼儿贫血通常由铁摄入不足、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慢性失血、感染性疾病、遗传性血液病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母乳喂养的婴儿需在4-6个月后逐步添加富含铁的辅食,如强化铁米粉、红肉泥、动物肝脏泥等。幼儿期可增加瘦肉、蛋黄、深绿色蔬菜等高铁食物的摄入量。避免过量饮用牛奶影响铁吸收,每日奶量控制在500毫升以内。
2、补充铁剂
缺铁性贫血需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葡萄糖酸亚铁糖浆等铁剂。补充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治疗期间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指标,一般需要持续补铁2-3个月。
3、治疗原发病
慢性腹泻或肠道吸收不良需治疗基础疾病,如乳糜泻患儿需采用无麸质饮食。钩虫病等寄生虫感染需使用阿苯达唑颗粒进行驱虫治疗。反复鼻出血或消化道出血需查明出血原因并止血。
4、输血治疗
重度贫血合并心力衰竭或血红蛋白低于60克/升时需紧急输血。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儿可能需要定期输注洗涤红细胞。输血前后需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有无输血反应。
5、预防感染
贫血患儿免疫力较低,应按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居室通风,注意手部卫生。出现发热等症状时及时就医,避免感染加重贫血程度。
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幼儿生长发育曲线,记录饮食情况,发现面色苍白、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等表现时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日常烹饪使用铁锅,避免餐后立即饮用茶或咖啡。早产儿、双胞胎等高风险人群应从出生后2-4周开始预防性补铁,持续至1周岁。贫血纠正后仍需每3-6个月复查血红蛋白水平,防止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