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心肌缺血会怎样
长时间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心肌缺血通常由冠状动脉狭窄或痉挛引起,需及时干预以避免不可逆损伤。
心肌缺血持续超过30分钟可能引发心肌细胞坏死,即心肌梗死。梗死区域心肌功能丧失,心脏泵血效率下降,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冷汗等症状。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心肌细胞在4-6小时内发生不可逆死亡,需紧急溶栓或介入治疗恢复血流。慢性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脏逐渐扩大变形,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活动耐力下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表现。长期缺血还会影响心脏电传导系统,引发室性早搏、房颤等心律失常,严重时可导致猝死。部分患者因缺血反复发作形成心肌顿抑,表现为心脏收缩力持续减弱。
预防心肌缺血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出现持续性胸痛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呼叫急救,日常定期监测血压血脂,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避免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冬季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肥胖者需减重减轻心脏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