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和扭伤的区别
手腕骨折和扭伤的主要区别在于损伤性质、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骨折是骨骼结构断裂,通常伴随剧烈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扭伤是韧带或软组织损伤,以肿胀、淤血和活动受限为主。
骨折发生时,患者可能听到骨裂声,局部出现明显畸形或异常活动,X线检查可见骨皮质中断。常见于高能量外伤如跌倒时手掌撑地、直接暴力撞击等。需通过石膏固定或手术复位促进愈合,恢复期较长。扭伤多因关节过度扭转导致韧带拉伸或部分撕裂,疼痛集中在关节周围,肿胀呈弥漫性但无骨性异常。轻度扭伤可通过冰敷、弹性绷带固定缓解,严重者需支具保护。两者早期处理均需制动,但骨折必须由医生评估是否需干预。
骨折的并发症包括骨不连、畸形愈合或神经血管损伤,需定期影像学复查。扭伤可能遗留慢性关节不稳,反复发作需强化肌力训练。老年人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即可骨折,而青少年扭伤后恢复较快。腕部特殊检查如握拳试验、尺偏应力试验可辅助鉴别,但最终依赖影像学确诊。康复阶段骨折需渐进性负重训练,扭伤则以关节活动度恢复优先。
无论骨折或扭伤,急性期均应遵循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避免热敷或按摩加重损伤。骨折患者需保证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扭伤后可逐步进行腕关节屈伸、旋转训练。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手指麻木、皮肤苍白等缺血表现,须立即就医排除严重并发症。日常活动建议佩戴护腕预防损伤,运动中注意落地姿势控制,中老年人群需定期检测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