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怎么治疗
腹膜炎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抗生素治疗、腹腔引流、手术治疗、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腹膜炎通常由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外伤、术后并发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禁食胃肠减压
急性期需绝对禁食并通过鼻胃管减压,减少消化液刺激腹膜。胃肠减压可缓解腹胀呕吐,同时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过渡至流质饮食。
2、抗生素治疗
需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敏感抗生素,常见用药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菌药物。严重感染需联合用药并持续监测血象变化。
3、腹腔引流
对于腹腔脓液积聚者需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或手术放置引流管。引流可减少毒素吸收,每日记录引流液性状与量。引流期间需定期冲洗并保持引流管通畅。
4、手术治疗
消化道穿孔或坏死组织需行穿孔修补术、肠段切除术等急诊手术。术后留置腹腔冲洗管,持续生理盐水灌洗至引流液清亮。手术清除感染灶是控制重症腹膜炎的关键。
5、营养支持
长期禁食者需肠外营养支持,待肠鸣音恢复后逐步启用肠内营养制剂。推荐低脂低渣配方的短肽型肠内营养粉,配合谷氨酰胺颗粒促进肠黏膜修复。
康复期应保持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每日监测体温与腹痛变化,术后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腹部超声,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需立即返院。长期卧床者需进行下肢被动活动预防静脉血栓,必要时使用弹力袜。保持切口干燥清洁,术后10-14天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