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完牙后牙龈出血
洗完牙后牙龈出血通常是正常现象,可能与洗牙过程中器械刺激牙龈或原有牙龈炎症有关。牙龈出血主要与牙龈炎、牙周炎、器械刺激、凝血功能异常、口腔卫生不良等因素相关。建议观察1-2天,若持续出血需就医检查。
洗牙后牙龈出血多数由牙结石清除过程中器械接触牙龈导致。超声波洁治器或手工刮治器可能触碰充血肿胀的牙龈组织,尤其当存在慢性牙龈炎时,牙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出血。这种情况出血量少,呈渗血状,通常30分钟内可自行停止,伴随轻微牙齿敏感属于正常反应。日常可用生理盐水含漱,选用软毛牙刷避免二次刺激。
少数情况下出血可能与未控制的牙周炎症相关。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龈下结石清除后,炎症部位暴露可能持续渗血超过2小时,甚至形成血凝块。若同时伴有牙龈自发流血、夜间出血或全身瘀斑,需排查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血液疾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者出血时间可能延长至24小时以上。这类情况需要立即压迫止血并检测凝血功能。
洗牙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过热、辛辣或坚硬食物,使用氯己定含漱液减少菌斑堆积。选择小头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邻面。若出血伴随剧烈疼痛、发热或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发生急性感染,需及时进行牙周检查。定期洁牙有助于维持牙龈健康,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专业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