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疼痛
下肢静脉血栓疼痛通常由深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可能表现为患肢肿胀、压痛、皮温升高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多与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有关。长期卧床、手术后制动、妊娠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疼痛常从小腿开始,逐渐向上蔓延,活动时加重。患肢可能出现皮肤发红、浅静脉扩张等体征。超声检查是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可明确血栓位置和范围。抗凝治疗是基础措施,常用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对于广泛性血栓或抗凝禁忌者,可考虑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血栓清除术适用于急性期严重病例,但需评估出血风险。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调整药物剂量。弹力袜有助于改善静脉回流,减少后遗症。避免久坐久站,定期活动下肢可预防复发。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应保持适度活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饮食宜清淡,控制盐分摄入,多饮水稀释血液。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穿着医用弹力袜时需注意松紧适度,每日穿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肺栓塞发生。恢复期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促进血液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