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炎症状怎么缓解
急性胃炎症状可通过禁食、补液、药物治疗、调整饮食、卧床休息等方式缓解。急性胃炎通常由细菌感染、药物刺激、酒精损伤、应激反应、胆汁反流等原因引起。
1、禁食
发病初期需禁食8-12小时以减少胃肠刺激,待呕吐停止后逐渐尝试饮用温盐水或葡萄糖水。禁食期间可通过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加重黏膜损伤。
2、补液
轻中度脱水者可口服补液盐溶液,严重呕吐者需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补液量按每公斤体重30-50毫升计算,同时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等脱水指征。
3、药物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可抑制胃酸分泌,铝碳酸镁咀嚼片能中和胃酸并形成保护膜。伴有细菌感染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腹痛明显者可短期应用消旋山莨菪碱片解痉。
4、调整饮食
症状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开始,2-3天后过渡到粥、烂面条等半流质。避免辛辣、油腻、过冷过热食物,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
5、卧床休息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采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部张力。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情绪波动,使用热水袋热敷上腹部时温度不超过50℃,每次15-20分钟。
恢复期应持续1-2周软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蒸蛋羹、嫩豆腐。建立规律进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酒及浓茶咖啡。注意餐具消毒,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出现持续黑便或呕血需立即就医。日常可服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但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