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的颜色怎么判断
月经颜色可通过鲜红、暗红、淡红、棕黑、粉红等色调判断,不同颜色可能反映激素水平、出血速度或潜在健康问题。
1、鲜红色
鲜红色月经通常提示子宫内膜快速脱落,出血量较多且流速快。常见于月经初期或子宫肌瘤等疾病,可能伴随血块。若持续整个周期或伴有头晕乏力,需排查贫血或子宫内膜病变。
2、暗红色
暗红色月经多因血液在宫腔停留时间较长,氧化后颜色加深。常见于月经中后期,若伴随痛经或异味,可能与宫寒、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适当热敷可改善血液循环。
3、淡红色
淡红色月经常与雌激素水平偏低相关,出血量较少。多见于青春期初潮或围绝经期,长期出现需警惕多囊卵巢综合征,建议检查激素六项并补充豆制品等植物雌激素。
4、棕黑色
棕黑色经血多为陈旧性出血,常见于月经末期或黄体功能不足。若持续3天以上或伴有瘙痒,需排除阴道炎或宫颈息肉,必要时行妇科超声检查。
5、粉红色
粉红色月经可能因宫颈黏液混合或排卵期出血导致,妊娠早期也可能出现。若伴随下腹坠胀,需验孕排除先兆流产,非孕期反复出现应检查甲状腺功能。
日常可记录月经颜色变化周期,避免经期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若颜色异常持续3个月以上,或伴随严重痛经、发热等症状,建议妇科就诊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激素检测或超声检查。经期注意保暖,适量饮用姜茶促进经血排出,但避免使用活血类药物以免增加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