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手术方式有哪些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手术方式主要有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开放性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椎体置换术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通过向骨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来稳定椎体,适用于无明显神经压迫的单纯压缩性骨折。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存在骨水泥渗漏风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增加了球囊扩张步骤,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更适合伴有椎体后凸畸形的患者。开放性椎体成形术需切开暴露椎体,适用于复杂骨折或需要同时进行神经减压的病例,手术创伤较大但视野更清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通过植入螺钉和连接棒重建脊柱稳定性,多用于伴有椎管狭窄或脊柱不稳定的骨折,需结合植骨融合。椎体置换术是用人工椎体替代严重粉碎的骨折椎体,能较好恢复脊柱序列,但手术难度和风险较高。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术后需长期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遵医嘱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日常应避免弯腰提重物,防止跌倒,进行适度负重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骨骼强度。饮食上保证每日摄入800-1000mg钙质,多吃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定期复查骨密度,监测治疗效果,出现新发腰背痛需及时就医排除再骨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