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步骤有哪些
心肺复苏步骤主要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等关键环节。
1、胸外按压
将患者仰卧于硬质平面,施救者双手重叠置于胸骨下半段,用上半身力量垂直下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按压时需保证胸廓充分回弹,减少中断时间。此步骤可维持重要器官血流灌注,为后续抢救争取时间。
2、开放气道
采用仰头抬颏法或推举下颌法解除气道梗阻。清除口腔异物,保持颈部中立位。若怀疑颈椎损伤需采用改良手法。气道开放是人工呼吸的前提条件,直接影响通气效果。
3、人工呼吸
捏紧患者鼻孔,施救者正常吸气后包绕患者口唇缓慢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每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使用防护面罩可降低感染风险。过度通气可能导致胃胀气影响复苏效果。
4、使用AED
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后立即开启,按语音提示贴放电极片。分析心律时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发现可除颤心律时给予电击。AED能自动识别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5、持续监测
每2分钟评估颈动脉搏动和自主呼吸,观察瞳孔变化和肢体活动。记录抢救时间节点和用药情况。专业人员到达后需完整交接病情。持续监测有助于判断复苏效果和调整抢救方案。
实施心肺复苏时需注意环境安全评估,避免移动患者颈部,按压间隙完全放松掌根。抢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及时呼叫医疗支援。未经培训者可在调度员指导下进行单纯胸外按压。抢救后患者仍需送医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和病因治疗。定期参加急救培训能提升操作熟练度和团队配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