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真菌病怎么治疗
外耳道真菌病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真菌药物、耳浴治疗、手术清创、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真菌病通常由真菌感染、耳道潮湿、免疫力低下、耳部外伤、慢性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1、局部清洁
使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清洗外耳道,去除真菌分泌物和痂皮。操作需由医护人员完成,避免自行掏耳导致损伤。清洁后可配合抗真菌药物涂抹,增强治疗效果。
2、抗真菌药物
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滴耳液、联苯苄唑溶液等可直接抑制真菌生长。药物需覆盖整个感染区域,疗程通常持续2-4周。用药期间出现耳部灼痛或红肿需立即停用。
3、耳浴治疗
将抗真菌药液注入耳道后保持侧卧体位5-10分钟,使药液充分接触病灶。常用药液包括醋酸铝溶液和制霉菌素混悬液,每周进行2-3次。治疗期间需保持耳道干燥。
4、手术清创
对于顽固性感染或真菌团块堵塞者,需在耳内镜下清除病变组织。术后配合局部抗真菌药物冲洗,预防复发。该方式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病例。
5、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游泳、淋浴时耳道进水,使用吹风机低温档吹干耳廓。棉签仅用于清洁耳廓,禁止深入耳道。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减少真菌感染风险。
治疗期间应保持耳道通风干燥,避免佩戴入耳式耳机或助听器。每日更换枕套并用60℃以上热水清洗,减少真菌孢子残留。饮食上增加大蒜、生姜等具有天然抗真菌作用的食物,限制高糖食品摄入。若出现听力下降、耳道出血或持续疼痛,须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愈后3个月内定期复查耳镜,监测真菌复发情况。